父亲

作品数:68336被引量:5960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畅周海滨郭菲陈祉妍蒲少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华南师范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父亲低头行为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5-28,共14页彭茜 冯家怡 
父亲参与教养是高质量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数智时代给父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父亲低头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儿童成长开始引起学界重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817位3~6岁幼儿父亲进行调查,探究父亲低头行为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
关键词:父亲低头行为 幼儿问题行为 幼儿屏幕使用 性别差异 
父亲媒介教养行为对幼儿问题性媒介使用的影响:幼儿气质的调节作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29-43,共15页梁玉岚 郭斯琴 彭茜 
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后疫情时代儿童屏幕暴露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KYLX025)。
父母的媒介教养行为与幼儿自身的气质特征是引导幼儿合理使用媒介的关键要素。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8211名3~6岁幼儿的父亲进行调查,以考察父亲媒介教养行为对幼儿问题性媒介使用的影响,并检验幼儿气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父...
关键词:父亲媒介教养行为 幼儿气质 幼儿问题性媒介使用 儿童问题性媒介使用互动理论(IT-CPU) 
死去的父亲作为法则——拉康对弗洛伊德的批评及其对策
《哲学动态》2024年第9期85-95,共11页黄作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提出的象征父亲理论是基于死去的父亲,这是因为他把父亲图腾化、禁忌化、崇拜化,进而达到理想化,即理想的父亲能够代表法则。拉康批评这一理想性,认为父亲的理想形象并非弗洛伊德本人的理论构想,而是出自神...
关键词:拉康 弗洛伊德 法则 欲望 
幼小衔接背景下父亲参与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李宇婷 韩凤梅 赵景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流动边缘幼儿的精准识别、生成机理与阻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YJC88015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流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D23XJY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面对小学生活和学习。为了探讨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庭亲密度在父亲参与和大班幼儿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广州市幼儿园的733位幼儿父亲,运用父亲参与教养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
关键词:幼小衔接 学习品质 父亲参与 家庭亲密度 
父亲的饭局
《黄金时代(下半月)》2024年第4期77-77,共1页陆红颖 
谁不曾轻狂,谁又不曾做着那向往已久的江湖梦?只是时光茬,功名未成身先衰。我的父亲最爱与三五好友相聚在酒桌上,找回被他丢掉的肆意。或许是羡慕年轻,父亲就喜欢带上我。我一直不太喜欢我爸的饭局,每次都匆匆吃几口便先行离去。那天我...
关键词:饭局 功名 回忆 
老父亲的受困与突围——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文学少年》2021年第24期0008-0008,共1页杨凯茹 
一位父亲,安东尼。两块手表,手上的、心里的。三间公寓,自己的、女儿的、疗养院。
关键词:老父亲 受困与突围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文学少年》2021年第1期0018-0018,共1页姚静焮 
曾国藩先生,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 理学家、和文学家。是晚清年代的第一名臣,是给予太平天国 运动沉重打击的英雄,是严厉而又慈祥的父亲。
关键词:曾国藩 父亲 
父亲,不只是称呼
《教育家》2020年第21期40-42,共3页郑福明 
丧偶式育儿是指在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夫妻一方(通常是父亲)教育角色缺失的家庭教育形态。狭义地说,丧偶式育儿是指虽然孩子在双亲家庭中成长,但父亲存在教育角色严重"缺位"的现象。更准确地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
关键词:教育角色 家庭分工 父亲参与 
真幻之间,铭记以情
《神州》2019年第12期8-8,共1页刘晓慧 
《第七天》是余华2013年的一部作品。在全书中,作者以一个死去的灵魂的身份,叙述了他在死后七天的见闻与回忆。而《第七天》中对亲情的描写,尤其是主人公杨飞与父亲杨金彪的之间的情感,可谓是全书的精华之所在。在这一部分中,余华以细...
关键词:铭记 父亲形象 主人公 余华 叙述 回忆 故事 
父亲的“缺失”与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以拉康的“父亲之名”试析《儿子与情人》
《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年第4期182-183,共2页卢梓雅 
劳伦斯笔下的《儿子与情人》是大众眼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代表作品,但父亲在该作品中承担的角色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话语与地位对家庭中儿子与母亲关系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拉康的"父亲之名"理论,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中,父亲的...
关键词: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拉康 父亲之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