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传声》

作品数:64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潘明栋刘鸿羚李晓艳刘建华郑祖襄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三峡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音乐创作》《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音乐文化研究》《文艺生活(下旬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徐大椿《乐府传声》的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文化研究》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张佳明 
2024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NYY2024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音乐数智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Z024ZDXM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乐府传声》是我国清代历史上一部详细论述演唱技法的理论著作,涉及字声音腔技法、词曲句法处理技法与演唱情韵表达处理等内容。从“真”“纯”为美的字声技巧、以“合”为美的技法处理、“神气一贯”的演唱表达三方面出发,探寻徐大椿...
关键词:徐大椿 《乐府传声》 音乐美学思想 神气一贯 合度   
论《乐府传声》中的文人与市民阶层美学特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年第6期45-50,共6页吴昕雨 
由清代戏曲理论家徐大椿所著的《乐府传声》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部论著,该书对当时的戏曲演唱方法及审美观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乐府传声》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于戏曲审美“雅”“俗”之论的探讨,...
关键词:徐大椿 《乐府传声》 戏曲审美 
中国民族声乐对传统昆曲演唱技术的借鉴与发展——以《乐府传声》为例
《艺术教育》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马骁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学研究与质量工程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融入声乐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JY0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民族声乐和昆曲作为其中的两大艺术形式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现代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语言相融合,不断挖掘其在当代的新价值,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昆曲经...
关键词:民族声乐 昆曲 演唱技巧 融合发展 《乐府传声》 
徐大椿《乐府传声》的曲韵字声论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22年第3期1-8,共8页俞为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曲韵研究"(19VJX148)。
徐大椿根据人的发声器官,提出了“五音”“四呼”读字发声之法,其中“五音”是发声母之音,“四呼”是发韵母之音。在曲的十九个韵部中,除开口音外,还有鼻音、闭口音。在曲唱中,收声归韵对于唱准字声尤为重要,分清收声气流通过的部位和...
关键词:《乐府传声》字声论 “五音”“四呼” 鼻音和闭口音 四声阴阳 
“声各有形”的历史形成与理论内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年第4期109-112,I0003,共5页潘明栋 
贵州省教育厅研究生基地项目“传统的演现代的唱-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表演艺术研究”(编号:0520117);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博)《乐府传声》声腔表演美学思想研究”(编号:0518041)阶段性成果。
“声各有形”是清代唱论《乐府传声》中的经典命题之一。其核心观点认为歌唱的声音是有形状的,想要得到某种形状的声音,只需要改变发声的形状即可。“声各有形”命题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历时性发展过程,并形成其独有的理论内涵。本文...
关键词:《乐府传声》 声各有形 传统唱论 
《乐府传声》读书笔记及其启示
《歌唱艺术》2021年第10期25-28,共4页李光华 
一、徐大椿及其《乐府传声》徐大椿(1699—1778),江苏吴江人,字灵胎。徐大椿出生于清代官宦世家,其祖父曾任职于翰林院检讨,其父曾参与编纂《吴中水利志》,祖父与友人经常在家探讨音律、母亲时常在家听戏,这些都为徐大椿后来的音乐实践...
关键词:江苏吴江 徐大椿 读书笔记 翰林院 官宦世家 《乐府传声》 音乐实践 吴中 
从《乐府传声》《度曲须知》看播音的吐字归音
《今传媒》2021年第8期119-122,共4页许成龙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艺术语言的发音方法。《乐府传声》《度曲须知》等中国传统戏曲声乐演唱理论著述对播音主持实践中的吐字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字头要叼住弹出,既要重视介音对出字口形的规约,又...
关键词:《乐府传声》 《度曲须知》 播音主持 吐字归音 
徐大椿《乐府传声》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
《北方音乐》2020年第4期239-240,共2页成容 
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杰出著作,其中对有关民族戏曲之歌唱语言处理、角色联觉体验和歌唱旋律处理等内容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对于提高当今民族传统声乐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徐氏著...
关键词:二度创作 声情并茂 联觉 歌唱风格 角色体验 
《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中关于声乐作品度句的研究
《牡丹》2019年第6Z期41-42,共2页石丹琼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对高校声乐学科的指导”(项目编号:B20182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是我国著名的俗文学研究专家、藏书家傅惜华编写的一部讲习歌唱理论和方法的戏曲声乐理论著作,其中收录有《唱论》《词林须知》《曲律》《方诸馆曲律》《度曲须知》《闲情偶寄》《南曲入声客问》《乐府传声》...
关键词:戏曲声乐 歌唱者 二度创作 声乐作品 《乐府传声》 
黄梅戏演唱中的咬字、吐字被引量:1
《黄梅戏艺术》2019年第2期69-69,共1页冯毅 
语言是形成剧种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戏曲演唱把咬字、吐字放在一个十分重要位置。它不仅要求咬字准确饱满,吐字清晰,还要求字音悦耳动听,与唱腔旋律融合,从而达到字与腔、字与声的完美结合。清人徐大椿在他的戏曲论著《乐府传声》...
关键词:咬字 吐字 演唱 黄梅戏 《乐府传声》 徐大椿 戏曲 剧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