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

作品数:488被引量:1073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钱会南张瑞麟戴永生陈婷段延萍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难经》之命气轴心观被引量:10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年第4期187-190,共4页刘可扬 樊旭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531701);辽宁省针灸养生康复重点实验项目(辽科发〔2017〕41号);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辽宁省特聘教授项目(辽教发〔2015〕153号);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项目。
命门以内脏而论,始于《难经》,并以此为开端,建立了命门学说。在命门有形与无形之辩中,《难经》以命门“有形”而定论,明确提出“左肾右命门”的观点,提出了“内脏命门”说,并确立其先天之根的地位。同时,《难经》首创元气(原气)理论,...
关键词:《难经》 命气轴心 脏腑之本 经络之根 
从“阳浮而阴弱”探讨仲景阴阳脉法被引量:2
《中医学报》2022年第5期905-909,共5页范继东 谷松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532004)。
《伤寒论》中“阳浮而阴弱”中阴阳的具体指代应为尺脉与寸脉,“阳浮而阴弱”当为“寸浮而尺弱”。阳脉即寸脉,主表主阳;阴脉即尺脉,主里主阴。寸浮而尺弱,为里气不足,邪侵肌表之象,故以桂枝汤养胃生津,同时配合热稀粥以扶正祛邪。张仲...
关键词:阴阳脉法 “阳浮而阴弱” 尺脉 寸脉 桂枝汤 伤感病 《伤寒论》 《难经》 张仲景 
《难经》对中医理论的贡献被引量:3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年第11期2047-2049,共3页胡建鹏 李佩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3CB532001);第4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7]124号)。
《难经》是中医学四大医学典籍之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经》内容以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为主旨,首倡“诊脉独取寸口”,提出了“命门-原气-三焦”为中心的整体生命观,“阴阳五行长生说”,“正经自病”...
关键词:难经 中医理论 贡献 
孙一奎对《难经》命门学说的继承与发挥被引量:14
《环球中医药》2018年第8期1216-1218,共3页李芳菲 钱会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1)
命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在命门学说方面受《难经》影响颇深,提出肾间"命门动气说""命门-太极说"等观点。本文将从命门的位置、功能、属性及孙一奎对命门学说的临床应用四个方面结合《难经》原文进行探讨,阐述...
关键词:孙一奎 难经 命门学说 
略论《难经》对五行学说的运用发挥被引量:4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钱会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1)
《难经》阐述寸关尺三部配脏腑经络,运用五行子母更相生养之理;论述肝有两叶,阐释脏腑功能意寓五行之征象;明示鼻臭耳闻与内脏关系,体现五行胎化之意;论述肝肺浮沉,蕴含五行交合互藏之机制;叙述五脏邪气传变,以五行生克定病邪特性及预后。
关键词:难经 五行学说 运用发挥 
《内经》与《难经》针刺补泻理论之区别被引量:4
《针刺研究》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李素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16322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3CB 53200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ZZ 16009)
补泻刺法是传统针刺手法中的精华,早期中医经典《内经》《难经》对此记载颇丰。本文从补泻刺法的原则及内涵和操作时的刺激部位、手法、时机3个关键因素等方面对两部经典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比较。基于原文的客观分析,发现《...
关键词:《内经》 《难经》 针刺 补泻 区别 
论《内经》中肾之神为精志被引量:7
《吉林中医药》2016年第10期983-987,共5页刘哲 翟双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3CB532001)
《内经》中"肾藏志"的观点被普遍接受,但也存在"肾藏精志"的说法。古代医家多依据《难经》中肾有两枚左肾、右命门故可分别藏精与志来理解和应用"肾藏精志"理论,这似乎并非《难经》中"肾藏精与志"的认识基础。道文化中非常重视"精",精...
关键词:《内经》 《难经》 《道德经》 五脏藏神    生生循环之性 
《难经》命元三焦之论发微及临床启示被引量:8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35-37,共3页钱会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1)
《难经》创立元气学说,阐发命门学说,论述三焦理论,可谓中医学术发展的创新之举。本文从《难经》命门、元气、三焦之论述;后世医家阐发命门、元气、三焦之关系;命元三焦之论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启示,对命元三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发。
关键词:《难经》 命元三焦理论 临床应用 
《难经》正经自病与五邪所伤解析被引量:1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40-42,共3页钱会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1)
结合《内经》病因分类的原理,解析《难经》"正经自病"与"五邪所伤",其关于湿邪论及五脏,而尤为重视肾,以五行为纲进行病机分析等,既深化了《内经》病因学说的内容,其理论阐述又颇具特色,对当今临床病机的认识仍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难经》 正经自病 五邪所伤 湿邪 五行学说 
《难经》阴阳脉法解析被引量:2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1-3,共3页钱会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3CB532001)
《难经》脉法以独取寸口为基础,从阴阳角度归类脉象,以脉位的浮沉以及尺寸确定脉位,分辨脉之阴阳。《难经》阴阳脉法对后世诊脉方法具有示范意义,启迪后世"举按寻"诊法,临床可据阴阳脉法总察机体阴阳之盛衰,分候五脏之虚实,推断疾病之...
关键词:难经 阴阳脉法 浮沉 尺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