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恶声论》

作品数:44被引量:12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乐黛云汪晖高远东董炳月汪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上海鲁迅研究》《民俗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彷徨之始:论鲁迅《破恶声论》的内在矛盾
《南方文坛》2024年第3期137-143,共7页胡志德 孙霄(译) 
1860年,清王朝在短短20年之内再次落败于英法两国。其后一些中国思想家试探性地转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帝国,但这样有远见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并未对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因而通常是在国家军事化领域获取技术支援...
关键词:论鲁迅 军事实力 中西文明 初始时间 内在矛盾 西方化 获取技术 军事强国 
从“呐喊”到《呐喊》:论“破恶声”之鲁迅文学的发生
《鲁迅研究月刊》2024年第4期5-17,81,共14页姜异新 
鲁迅之呐喊始于东京文艺运动时期,未完之《破恶声论》昭示了后来鲁迅文学的本质,即破恶声,白心声,光内曜。北京沉默期的荒原感绵延于东京文艺运动时期,不在于彼时的中国寂漠无声,而在于言议汹涌、扰攘有声,世界因之更显荒凉。第一部小...
关键词:鲁迅 呐喊 《呐喊》 《破恶声论》 文艺 
清末科学主义与鲁迅的突破——对鲁迅早年“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主张的历史考察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7期103-115,共13页孙尧天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东西文明交汇视域中的鲁迅科学知识谱系研究”(2019EWY001)的阶段性成果。
自1898年进入南京的新式学堂,至1906年从仙台医专退学,鲁迅近十年的主业均密切围绕现代科学。在这种背景下,鲁迅倡导科学救国并呼吁破除“迷信”,但从《科学史教篇》开始,他的思路发生了明显转变,并最终在《破恶声论》中提出“伪士当去...
关键词:鲁迅 科学主义 迷信 人性 《科学史教篇》 《破恶声论》 
我读《破恶声论》(下)——2022秋西川读书会纪实
《上海鲁迅研究》2023年第2期98-118,共21页李怡 李扬 汤艺君 
李怡:《破恶声论》这个“破”很让人联想。这个词它本质上是非常中国化的,诞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跟今天我们说“揭发批判”是一回事吗?我觉得可能你的感受是很好的,但我觉得可能还不完全是这样。咱们举个例子。比如佛家用了这个词,是...
关键词:李怡 《破恶声论》 中国传统文化 读书会 西川 迷失 被遮蔽 思维方式 
清末科学主义与鲁迅的突破--对鲁迅早年“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主张的历史考察被引量:3
《文史哲》2023年第2期31-43,165,共14页孙尧天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东西文明交汇视域中的鲁迅科学知识谱系研究”(2019EWY001)的阶段性成果
自1898年进入南京的新式学堂,至1906年从仙台医专退学,鲁迅近十年的主业均密切围绕现代科学。在这种背景下,鲁迅倡导科学救国并呼吁破除“迷信”,但从《科学史教篇》开始,他的思路发生了明显转变,并最终在《破恶声论》中提出“伪士当去...
关键词:鲁迅 科学主义 迷信 人性 《科学史教篇》 《破恶声论》 
我读《破恶声论》(上)——2022秋西川读书会纪实被引量:1
《上海鲁迅研究》2023年第1期56-78,共23页李怡 李扬 汤艺君 
主持人李怡引言:关于《破恶声论》,多年来学界已经有了不少的解读,从日本学者伊藤虎丸到中国学者乐黛云、汪晖、高远东、汪卫东等,这都是我们今天可以参考的文献。我看大家手头准备的论文中,汪晖《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开放时代》2...
关键词:伊藤虎丸 李怡 《破恶声论》 乐黛云 汪晖 《开放时代》 读书会 西川 
论早期鲁迅文言论文中的“古字”——以《破恶声论》为中心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23年第2期37-48,共12页曹晋婷 
鲁迅留学日本后期作《破恶声论》等文言论文中所用“古字”,与章太炎以“《说文》学”为基础的“小学”/语言文字之学形成了文本内外互文性的行动场。此时鲁迅语境中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古字”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自在的“存在”,其本身...
关键词:鲁迅 《破恶声论》 “古字” 章太炎 
严复译著对鲁迅“执中”之道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5期65-66,共2页俞兆平 
鲁迅给人留下的一般印象多半是偏激、执拗,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早期鲁迅的学理意识与学术判断却并非如此。他在研读严复译著、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曾提出过“执中”之道。这一观念在他1907—1908年间发表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
关键词:《摩罗诗力说》 鲁迅研究 《文化偏至论》 《破恶声论》 执中 《科学史教篇》 学理意识 学术判断 
从《破恶声论》看鲁迅早期的民俗观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22-127,共6页向鹏 
2017年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回归文本:中国古典戏曲英译研究”;江西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5YY17)。
《破恶声论》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思想。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宗教、庙会和神话三个方面来解读《破恶声论》中鲁迅早期的民俗思想。分析表明:鲁迅早期对宗教、庙会和神话等信仰方式的起源、局限、社...
关键词:《破恶声论》 鲁迅的民俗观 宗教 庙会 神话 
鲁迅所谓“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对象考释被引量:1
《东吴学术》2020年第3期45-55,共11页孙尧天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东西文明交汇视域中的鲁迅科学知识谱系研究(编号:2019EWY001)”;上海市“晨光计划”(编号:19CG30)项目研究成果。
鲁迅早年在《破恶声论》中提出“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围绕这一观点,他进行了颇为翔实的论辩。鲁迅的反驳存在着确切对象,对此,学界基本形成了两种认识,一是认为鲁迅以此批判康梁等改良派,二是认为鲁迅是在跟随章太炎批判《新世纪》上...
关键词:鲁迅 《破恶声论》 伪士 迷信 考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