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注》

作品数:56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伍野春陈楠李颖科张高评张宇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金陵图书馆更多>>
相关期刊:《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学院学报》《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裴松之《三国志注》献疑五则
《安康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张寅潇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项目“汉晋之际关陇士人与地方社会治理研究”(2024G01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诸葛亮研究中心2023年度一般项目“诸葛亮书信文献整理与研究”(23ZGL03)。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陈寿所撰《三国志》的基础上做了补阙、备异、惩妄、论辩等大量工作,使《三国志》更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点校精当,考证严谨,向来被作为学界通行本用以研究,但该书在句读、文字...
关键词:《三国志》 裴松之 诸葛亮 三国 
文史分野与个体意识的觉醒——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大古注探析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23年第11期77-87,共11页董广伟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CWXJ06)阶段性成果。
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与郦道元《水经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注释之作,后世评价其均有嗜奇博、绚烂有章等特点,呈现了注释的相似性与丰富的文学性。三注以补入大量材料为主,叙事注重以文学艺术手法活化历史,丰...
关键词:裴松之《三国志注》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 郦道元《水经注》 文史分野 个体意识 
说说“小巫见大巫”
《快乐语文》2023年第19期26-26,共1页侯月利 
“小巫见大巫”原指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用以比喻两人或两物相比,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关于“小巫见大巫”,《三国志注》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三国时期,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叫陈琳,在魏国做官,一个叫张,是东吴孙权的...
关键词:三国时期 《三国志注》 孙权 东吴 
裴松之《三国志注》词语例释
《黑河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48-152,共5页吕玲娣 
2021年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三国志注》与宋代类书所引交叉文献平行对应语料库建设与研究”(SK2021A0409)。
裴松之《三国志注》及其所引用的六朝文献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具有较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其中有些词语的涵义或辞书未收,或辞书已收,但义项有所缺漏,给阅读裴松之《三国志注》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对这些词语进行训释实属必要...
关键词:裴松之 《三国志注》 词语 例释 
《三国志注》同素异序词探析被引量:1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67-75,共9页刘鸿雁 边江鹤 
汉语词汇系统中,语素相同、语素组合次序互异的一组词,互称为同素异序词。同素异序词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在中古汉语中已屡见不鲜。《三国志注》成书于南朝宋,词汇丰富且能反映汉魏六朝时期的语言词汇面貌。本文对《三国志...
关键词:同素异序词 复音词 《三国志注》 
《三国志注》《太平御览》所引志怪类著作对应异文研究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68-73,共6页吕玲娣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三国志注》与宋代类书所引交叉文献平行对应语料库建设与研究”(SK2021A0409)。
裴松之《三国志注》征引志怪类著作共7种,与《太平御览》所引对应内容形成大量异文。这些异文形式丰富,有文字上的异体字、通假字、形似而讹字,有词汇上的同义替换词、同义异形词,也有语法上的语序和结构变化等。如“含-灌”表示将水含...
关键词:三国志注 太平御览 志怪类 异文 
《春秋》笔削见义与传统叙事学--兼论《三国志》《三国志注》之笔削书法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2年第5期45-57,共13页张高评 
笔削原指史料的删存去取,乃历史编纂学之必要步骤。笔与削彼此互发其蕴,互显其义。笔而书之,排比史事可显意,连属辞文亦能见义。《春秋》笔削书法,一变为属辞比事之《春秋》教,再变为详略、异同、重轻、忽谨、先后、因变之史法,三变为...
关键词:《春秋》 笔削 属辞比事 叙事传统 《三国志》 《三国志注》 
沙孟海先生《印学形成的几个阶段》手稿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2022年第5期4-12,共9页
印章很早就有,一般上溯到春秋战国.《双剑簃古器物图录》著录安阳出土三颗铜玺,标为商代,虽然不是科学发掘所得,其中一颗图案与商代铜器上所铸族徽相似,可能就是商代作品,或者是西周作品.商代甲骨卜辞一般有卜人具名,可以说这批卜人便...
关键词:甲骨卜辞 商代铜器 广印人传 春秋战国 族徽 沙孟海 《三国志注》 三国时代 
《春秋》笔削见义与传统叙事学--兼论《三国志》《三国志注》之笔削书法被引量:2
《文史哲》2022年第1期117-130,168,共15页张高评 
笔削原指史料的删存去取,乃历史编纂学之必要步骤。笔与削彼此互发其蕴,互显其义。笔而书之,排比史事可显意,连属辞文亦能见义。《春秋》笔削书法,一变为属辞比事之《春秋》教,再变为详略、异同、重轻、忽谨、先后、因变之史法,三变为...
关键词:《春秋》 笔削 属辞比事 叙事传统 《三国志》 《三国志注》 
《三国志注》“出击”“交流”词汇化研究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93-99,共7页周勤 李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前四史注疏语料层次与词汇研究”(15XYY011)。
《三国志注》中“出击”“交流”分别由连动短语和状中短语降格成词。连动短语“出而击”省略连词,促使“出”“击”距离减短,导致二者原有义素调整。“出”的[自内]义素里隐含的出发点和“击”搭配的对象都发生了泛化、抽象化,致使“...
关键词:三国志注 词汇化 出击 交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