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作品数:407被引量:26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曾金华刘起林萨支山张卫中范家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搅动”—“调治”:《暴风骤雨》的观念前提和展开路径被引量: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7期1-47,共47页何浩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在《讲话》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生成基于周立波1930年代对左翼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特定理解角度,基于他1930年代文学创作的特定方式,也基于他在这些思想观念和创作形态上对《讲话》的接受角度。这些因素合...
关键词:周立波 《暴风骤雨》 《山乡巨变》 “搅动”—“调治” 
《山乡巨变》:革命“深处”的潜流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4期1-24,共24页李哲 
周立波力图反映的"合作化运动"可以从两重维度予以把握,一是将其理解为"革命"发展的"新阶段",二是将其视为"革命"对中国乡村社会现实的进一步"深入",正是通过对这两重维度整合调适,《山乡巨变》才产生了新的情感形态和美学意蕴。从空间...
关键词:周立波 《山乡巨变》 深入生活 “合作化运动” 
再论“中间人物”——从周立波《替阿Q辩护》说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4期50-61,共12页李海霞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编号:17ZDA270)的阶段性成果
周立波《替阿Q辩护》一文以向农民朋友讲阿Q的形式对现代文学中作家对农民的主观情感问题提出了疑问与辩护。而"中间人物"这一概念既包含了这一辩护传统,又反映了当代文学与农民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与赵树理将农民问题化的写作方法不同...
关键词:周立波 中间人物 《山乡巨变》 直接叙事 《替阿Q辩护》 
被压抑的浪漫主义——重读周立波《山乡巨变》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2期66-76,共11页贺绍俊 
浪漫主义在革命文学成为主流之后要么遭到批判和否定,要么制造出一种虚假的浪漫主义,一种没有作家主体位置的、掩盖现实矛盾的、空洞的理想内涵的浪漫主义。因此真正的浪漫主义始终处于被边缘化或被压抑的状态之中。但作家内心被压抑的...
关键词:周立波 《山乡巨变》 浪漫主义 
“范登高现象”的启示——论《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的内在矛盾性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2期118-128,共11页余荣虎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研究"(11YJA751089)成果
《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等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小说,因作者经历了艺术激情与政治诉求的激烈的交缠、冲突、搏斗,从而形成了小说文本内在的矛盾性,"范登高现象"即是这种矛盾性的突出表现。隐含在"范登高现象"中的是土改、合...
关键词:范登高现象《三里湾》 《山乡巨变》 《创业史》 
“互助合作”的胜利与乡村深层危机的潜伏——重读三部农村“合作化”题材长篇小说被引量: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4期56-69,共14页范家进 
经济学家把1950年代中国农民在合作化运动中所支付的代价称之为"制度成本",而文学需要对制度背后的人予以更多的关注。《创业史》、《山乡巨变》和《三里湾》三部描写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在展示高歌猛进的历史进程的同时保留了被经济...
关键词:《创业史》 《山乡巨变》 《三里湾》 
两个人的《山乡巨变》:从连环画看原著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6期50-58,共9页蔡小容 
本文从《山乡巨变》的连环画绘本切入原著,探讨二者相得益彰的关系及其原因。在探讨过程中,原著大于已经被评论界肯定的价值被发现,而绘本对此的精准把握,是它完美呈现原著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山乡巨变》 原著 绘本 周立波 贺友直 
诱惑与困境——重读《子夜》被引量:1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100-110,共11页徐循华 
一、问题的提出当我重新读完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十九章,我的心里升腾起一种说不清的复杂的感觉:惋惜、遗憾,甚至有些困惑。我不否认茅盾是一位杰出的现代小说家。他那艺术家的天赋和小说家的才华从他出手不凡的《蚀》三部曲中就已...
关键词:《子夜》 九章 吴荪甫 小说世界 桑干河上 《暴风骤雨》 蒋光赤 审美视角 审美效应 《山乡巨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