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进

作品数:36被引量: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乡土小说乡村文学研究文学创作鲁迅乡土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读书》《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土地·花生米·帽子--简论“陈奂生系列”中主人公的文化心理
《关东学刊》2023年第2期97-104,共8页范家进 王天愉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当代乡土小说中主人公的变迁(1949-2019)”(20BZW166)。
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生动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苏南农民在特殊历史转折时期的生存图景。“土地”“帽子”“花生米”三类日常物象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作者将这三类物象放置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意义,或表现政策变化,或隐...
关键词:“陈奂生系列” 乡村主人公 文化心理 高晓声 
从“平民文学”到“底层文学”的反思与追问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398-405,共8页范家进 金丽娜 
五四时期周作人、胡适、鲁迅等人围绕'平民文学'各自提出了不同见解,周作人倡导'普遍与真挚',胡适主张'田野的文学',鲁迅则指出'平民文学'尚未存在,论争导致'平民文学'这一概念产生了较大的歧义。新世纪出现'底层文学'论争,其中关于概...
关键词:鲁迅 周作人 胡适 平民文学 底层文学 
爱情传奇与时代风云的交织变奏——论鲁彦周的小说创作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10期208-226,共19页范家进 金丽娜 
鲁彦周早期作品大多为社会政治主题,进入"新时期"后主要仍在这一维度继续前行与变革,1990年代后虽小有调整,但无法摆脱此前形成的思想艺术格局及相应的基本叙事策略。鉴于社会政治主题的敏感性和尖锐性,鲁彦周习惯于以缠绵悱恻的爱情传...
关键词:鲁彦周 1980年代小说 爱情传奇 政治风云 
当代乡村意义符号体系的重组——从一个视角解读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被引量: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范家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乡村小说六家比较研究"(13BZW152)
《山乡巨变》所描写的绝不仅仅是当代中国农村外在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变",而是同时较多地留下了对乡村社会的意义符号系统进行彻底改造的具体而丰富的细节和场景。这表现在建筑与居室布置及其相应言说符号的改写,关于尊卑贵贱秩序及读书...
关键词:周立波 《山乡巨变》 合作化运动 意义符号体系 
钱先生谈他的几位贵人
《传记文学》2017年第11期10-18,共9页韩星婴 范家进 
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唁电中称钱谷融先生'生前是传奇,身后是传说'。确实如此。钱先生生于己未年,当年最大的事莫过于五四运动。但是当时苏南农村几乎没有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反倒相信俗文化的说法,属羊的男孩是有好运的——'男儿属羊,出门不...
关键词:钱谷融 文化大革命 《论“文学是人学”》 
过日子的“老理儿”与新理儿——重读孙犁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58-61,共4页范家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乡村小说六家比较研究"(13BZW152)的阶段性成果
创作于1950年代中期的孙犁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在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中独树一帜。它没有直奔高歌猛进的时代主题,而是在对北方乡村百姓的"生活流"的描绘当中提炼作家对于时代主题的独特切入视角,从而巧妙地展现人际关系背后更深层的社...
关键词:孙犁 《铁木前传》 农村合作化 
三重文化夹缝中的李珊裳——解读陈学昭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6期35-44,共10页范家进 
完成于不同时期的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带着浓重的自叙传色彩,所描写的主人公李珊裳是20世纪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身上集中了丰富的20世纪中国政治、革命、文化、文学信息,从文化构成角度而言,这个主人公身上交错打上了江...
关键词: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 李珊裳 
史诗的诱惑和“章回”形式的误读——也谈莫言的《生死疲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0-64,共5页范家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152)
文学创作需要经受不同视野的解读。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写事盖过了写人,过多的事件堆积和太多的人物出场影响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挖掘和刻画,对于传统文化理念及传统章回小说也存在着误读,未能找到与所描写内容更为和谐一致的...
关键词:莫言 《生死疲劳》 史诗 章回小说 
“有许多阵风都要它抵挡”——略论穆旦晚年诗歌创作的精神资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31-35,共5页范家进 钱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类年度项目(1313ZW152)
承受着个人和国家诸多不幸的穆旦,在生命的晚期忽然爆发了一个小小的诗歌创作高潮。这些诗歌凝聚着穆旦作为一个"落难者"的人生体验,是诗人在非常年代里始终保持开放的胸襟和眼光,充分承受优秀世界诗歌资源的沐浴、浇灌和洗礼的结果,也...
关键词:穆旦 晚年诗歌 精神资源 
给现代化想象抹上一层乡村底色——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村小说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63-69,共7页范家进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村小说,不再把社会政治当做影响乡村人物命运的唯一制约因素,无论是有过短暂下放经历的"知青作家",还是乡村出生后来又栖居城市的作家,他们投向乡村的目光、对待乡村人物的感情和态度,以及关于乡村过去和未来的理...
关键词:乡村小说 现代化想象 知青作家 20世纪80年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