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法》

作品数:22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春斌于杰兰黎栋王全兴樊启荣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天津法学》《中国教工》《柴达木开发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定位、框架和重点被引量:16
《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4期90-95,共6页林闽钢 
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百层次”科研项目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快社会救助立法已成为近年来全社会的共识。《社会救助法》作为我国社会救助领域的综合性基本法,在立法定位上,需要彰显国家责任,规范政府社会救助行为;从弱有所扶出发,明确保障国民基本...
关键词:社会救助立法 《社会救助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法》应保留专项救助内容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7期32-32,共1页唐钧 
社会救助强调的是政府的责任,是为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社会求助法》最新修订稿中将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配套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的内容删去,不得不说是个缺憾。
关键词:社会救助法 救助内容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权利 修订稿 求助法 政府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程序的思考——兼论《社会救助法》草案的修改完善被引量:3
《中国民政》2013年第6期35-37,共3页袁建波 
社会救助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救助、行政相对人申请和获得救助的方式、步骤、过程、时限和顺序。在我国,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等...
关键词:社会救助法 救助程序 修改完善 草案 最低生活保障 自然灾害救助 流浪乞讨人员 行政相对人 
论我国缺失家庭现状与《社会救助法》的完善
《天津法学》2013年第1期102-106,共5页李墨池 
缺失家庭是指因意外事件导致家庭成员死亡或严重伤残,原有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严重残缺,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家庭。缺失家庭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在社会救助法中明确规定对缺失家庭的救助,与我...
关键词:缺失家庭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法 
给付行政的法律特质——以《社会救助法》(草案)为示例被引量:11
《河北法学》2010年第11期83-92,共10页刘艺 
香港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项目<从"立法行政"到"依法行政">(111091)的研究成果;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校级课题<行政程序的实体性因素>(07XZ-QN-05)
给付行政法与干预行政法存在诸多实质差异:给付行政所涉及的权利义务类型与法律表现与干预行政法不同;给付行政法强调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给付行政行为存续力问题突出;给付行政程序法具有与干预行政程序法不同的特性。我国《社会救助法》...
关键词:给付行政 社会救助法 行政自我拘束原则 行政行为的存续力 行政程序 
《社会救助法》中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96-98,共3页于杰兰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包括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多项相关联的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救助制度又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辅以其他必要救助制度建立起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只是最低生活保...
关键词: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法 社会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线 
论《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的修改与完善——基于社会救助权的法理分析被引量:2
《特区经济》2009年第6期223-226,共4页赵新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研究"(08CFX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会救助权自身具有的法理基础,是指导社会救助立法的一般原理。公民享有社会救助权和国家承担社会救助的法定责任,必须贯彻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始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权利实现的路径验证了这一特征。通过对法理分析的运用,对《社会救助...
关键词:社会救助权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法》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标准、基金筹措及监管——以《社会救助法》的制定为中心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86-89,共4页于杰兰 李春斌 
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青年课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07MYQ12)的阶段性成果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具体可以分为生理性、资源性、突发性、社会性农村极度弱势群体。应根据收入变化适时调整保障水平,同时从制定依据、标准构成及保障线确定和保障线调整等方面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国家财政负担、社会保...
关键词: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法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民族地区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以《社会救助法》的制定为中心
《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第2期43-45,共3页于杰兰 李春斌 
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青年课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07MYQ12)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学术界和决策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加之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保障体系,又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困难重重。民族地区农牧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应该引起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民族地区 农牧区 社会救助 制度研究 小康社会 社会保障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 
《社会救助法》视野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3期72-74,81,共4页姚俊开 李春斌 
民族地区农村的现实区情,决定了要在现有的保障体系下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制定最适宜民族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在《社会救助法》的背景和视野下,依据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界定贫困线,并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民族地区 社会救助法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