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作品数:38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学谦郭英剑周华江龙孙和平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情感读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当代文坛》《文艺争鸣》更多>>
相关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勋伯格艺术歌曲《死》的音高组织研究
《当代音乐》2024年第8期108-111,共4页和乐为 
作曲家勋伯格的艺术歌曲《死》是其声乐套曲《三首歌曲》(Op48)中的一首,这首歌曲在音高组织方面颇具特色,深入探究可服务于音乐创作实践。本文从十二音序列的结构、钢琴声部的纵向和音结构、序列的运用方式这三个方面,对《死》的音高...
关键词:勋伯格 《死》 音高组织 十二音序列 
鲁迅为什么要拼命工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年第30期88-88,共1页苏强明 
鲁迅的杂文《死》是一篇探讨如何"活"的作品。对它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鲁迅"要多做,赶快做"的缘由及揣摩鲁迅"要多做,赶快做"时的心境。
关键词:鲁迅 《死》 《回忆鲁迅先生》 批注 
《中学生百科》2019年第20期14-14,共1页曲木南 
1921年前后,求学清华的青年闻一多,写下了这首《死》。彼时白话新诗尚待发靭,等到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于1921年8月出版,郭沫若笔下吞日吐月、云蒸霞蔚的喷薄之气,迅疾击中了文学青年们的创作灵感。仅仅比照《凤凰涅槃》,便不难发现《...
关键词:1921年 《凤凰涅槃》 《女神》 文学青年 白话新诗 创作灵感 《死》 闻一多 
方志敏遗作《死》:理想信念教育的绝佳教材被引量:1
《党史博采(上)》2019年第7期15-16,共2页刘明钢 
1935年5月下旬,狱中的方志敏写下《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下文简写为《死》),全文约1.5万字,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绝佳教材。该文开篇即以诗明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 《死》 方志敏 教材 遗作 共产主义 殉道者 苏维埃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浅析阿图尔·施尼茨勒小说《死》中的死亡本能心理
《情感读本》2018年第14期15-15,共1页单蓓蕾 
阿图尔·施尼茨勒一直被认为是弗洛伊德在文学领域的双影人,擅长用心理分析写作,以表现意识、内心情感为宗旨.本文选取中篇小说《死》,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析人物的死亡本能心理,从而引发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精神分析 施尼茨勒 死亡本能 
鲁迅的“黑暗面”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年第2期23-23,共1页刘铭川 
晚年鲁迅曾在遗嘱中承认自己怨敌很多:“我的怨敌可谓多矣。”但他并不过于在意。他在《死》中写道“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
关键词:鲁迅 《死》 欧洲人 宽恕 
报人遗言也沉痛
《商周刊》2016年第8期79-79,共1页傅国涌 
1936年9月5日,鲁迅写下一篇杂文《死》,一个多月后,他就撒手而去,文中有一句:“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可以看作是他对儿子的交代.所以,
关键词:遗言 报人 《死》 美术家 文学家 儿子 
克雷斯小说《死》的三重含义:肉体死亡、人性之殇和新生
《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4期43-49,共7页齐荣军 
借年老的动物学家夫妇在野外被残忍谋杀事件,小说《死》对死亡和尸体腐烂过程进行了超乎寻常的细致描写,揭开了人类肉体死亡的神秘、恐怖面纱。同时,透过小说中死亡事件所展现的人际关系,作家克雷斯揭露了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性之殇。借助...
关键词:《死》 肉体死亡 人性之殇 新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5年第33期62-64,共3页李宁 白建东 
1936年,文学大师鲁迅病重之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当时七岁的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没有成为文学家或美术家,却成了个无线电专家...
关键词:周海婴 文学大师 美术家 文学家 《死》 无线电 逝世 
鲁迅的《死》
《师道(人文)》2015年第11期18-19,29,共3页鲁人 
总觉得鲁迅对待生死的态度很豁达,又很消极。《死》是鲁迅去世前一个月完成的重要文字,他在文中表示,希望自己死后,活着的人将他"赶紧收敛,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豁达。鲁迅在书信和文章中,多次提到购买、...
关键词:健胃药 活着 范爱农 朱安 殉道者 增田涉 在酒楼上 文中 锥心刺骨 《彷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