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好人》

作品数:118被引量:7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谢芳舒文玲龚冰张黎饶曙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戏剧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四川好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阐释
《今古文创》2024年第39期90-92,共3页巴卓妍 
布莱希特将《四川好人》的剧情背景设置在地理和文化皆与欧洲相距甚远的中国四川,并构建了一个“好人”的形象。作品以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为创作蓝本,内容上化用了孟子的“性善论”等中国古典文化,形式上应用元杂剧“楔子”技...
关键词:《四川好人》 中国古典文化 文化交融 
布莱希特对悲剧的否定:以雷蒙德·威廉斯《现代悲剧》为界面的阐释
《文艺研究》2024年第9期105-116,共12页孙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欧美戏剧剧场资料翻译与研究”(批准号:21&ZD268)成果。
雷蒙德·威廉斯《现代悲剧》的核心议程,是要在20世纪的历史语境中,探索革命与悲剧的关系问题。在这一思想框架里,布莱希特否定性的悲剧观念占据了一个结构性支点的位置。围绕“布莱希特对悲剧的否定”这一论题,威廉斯建构了一种三段论...
关键词:布莱希特 现代悲剧 《四川好人》 威廉斯 悲剧观念 舞台呈现 早期创作 三段论式 
《四川好人》的罪与罚——结合四部中国改编版本比较分析
《四川戏剧》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姜书诚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俄罗斯戏剧批评史”(项目编号:21BB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川好人》是德国著名剧作家贝尔托·布莱希特创作于1938—1940年间的一部寓言剧。布莱希特在这部剧作中不仅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中国四川,并穿插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元素,同时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本文关注《四川好人》的创作主题...
关键词: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威尼斯商人》 
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中的悖论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67-70,共4页何玉蔚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多想一想”。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布莱希特善于从五花八门的知识领域中获得启示,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使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打破各种学科...
关键词:悖论 理性 陌生化 戏剧 
《救风尘》与《四川好人》女性问题比较研究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3年第20期19-21,共3页何佳燊 
关汉卿的元杂剧《救风尘》与布莱希特的话剧《四川好人》均是妓女题材的作品,分别反映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妓女在父权制话语体系支配下遭受的身份和性别的双重压迫。面对不尽相同的社会处境,赵盼儿的“破局”和沈黛的“破局”体现...
关键词:救风尘 四川好人 女性主义 
论《四川好人》在川剧中的跨文化改编
《四川戏剧》2023年第10期45-49,共5页陈小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布莱希特《四川好人》在川剧中的三次跨文化改编反映了不同时期川剧创作的内在维度与自我要求。追求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跨文化交流策略,从80年代探索对西方戏剧内容与形式进行横向借鉴,到90年代以后将西方经典作...
关键词:川剧 跨文化改编 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 
二元对立视角下的《四川好人》研究
《花溪》2023年第18期0049-0051,共3页张怡萌 
《四川好人》是布莱希特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中国元素。本文以罗兰·巴尔特提出的二元对立理论为基础,研究《四川好人》中二元对立引发的种种碰撞和摩擦,阐释社会体制与个人发展、男人与女人、理智与情感的关系,并...
关键词: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 二元对立 
论异化与归化策略在典籍引文回译中的实际效果——以布莱希特戏剧《四川好人》的中译本为例
《德语人文研究》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莫光华 王筱菂 
一般而言,异化翻译策略会保留原文的异质性,亦即保持译入语读者与原作的距离感;而归化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它凭借通顺的译文使读者以为自己阅读的本来就是原作。可是,当这两种翻译策略用于中国典籍引文回译这一特殊情境时,它们的作用则...
关键词:异化 归化 典籍引文 回译 《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四川好人》对中国元素的借鉴与重塑
《今古文创》2023年第3期87-89,共3页张凯敏 
布莱希特是一位德国的戏剧家,其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并将中国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借鉴的过程中,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重塑《,四川好人》这部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国...
关键词:中国元素 《四川好人》 借鉴 重塑 
布莱希特史诗剧中性别表演的建构与解构——以《四川好人》为例被引量:2
《戏剧艺术》2022年第6期84-92,93,共10页陈书盈 
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刻画了女主人公沈黛及其通过变装扮演成的另一个男性角色隋达,描绘了两个角色在动作、姿态和举止上的不同性别表现,以及他们在相同社会环境下不同的生存境遇。布氏演剧法中的“姿态”概念较好地体现了朱迪斯·巴...
关键词:布莱希特 史诗剧 性别表演 间离效果 四川好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