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僧传》

作品数:135被引量:22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金建锋杨志飞徐文明储仲君王邦维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音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石头希迁“杼载绝岳”再辨
《法音》2021年第5期38-41,共4页王闰吉 魏启君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禅录方俗语词―江户时代日人释义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BYY147。
石头希迁(700-790)是唐代著名禅师,俗姓陈,端州高安人(今属广东)。初从六祖慧能出家学禅,后依止行思。行思又命其往参南岳怀让,91岁无疾而终,谥号无际大师。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关于其法号"石头和尚"的来历,《宋高僧传》记载说:...
关键词:石头希迁 六祖慧能 无际大师 《宋高僧传》 南寺 草庵 行思 
石头希迁“杼载绝岳”考辨被引量:1
《法音》2020年第1期34-36,共3页习罡华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禅宗七祖青原行思和青原禅风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CZS068。
禅宗早期发展史不甚明了,多有疑点。唐代高僧石头希迁(700-790)是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的唯一嗣法弟子,也是"石头宗"的祖师,对于梳理早期禅宗史具有重要意义。宋代赞宁(919-1002)撰写的《宋高僧传》是研究禅宗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目前《永...
关键词:石头希迁 《大正藏》 《宋高僧传》 青原行思 《永乐北藏》 赞宁 禅宗 大藏经 
《永嘉证道歌》中的禅宗思想
《法音》2019年第5期40-45,共6页齐兰英 
永嘉玄觉禅师乃唐代一代高僧,俗姓戴,字明道,号永嘉玄觉。《宋高僧传》中载:“释玄觉,字明道,俗姓戴氏。……永嘉人也。”[1]《永嘉证道歌》是玄觉禅师开悟后创作的,后来僧人评点:从缘悟入之谓证,千圣履践之谓道,吟咏其道之谓歌,故曰证...
关键词:永嘉 禅宗思想 《宋高僧传》 《证道歌》 直抒胸臆 禅师 明道 僧人 
宋僧释赞宁生平事迹考被引量:5
《法音》2010年第10期24-30,共7页金建锋 
宋僧释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佛教史学家,存有两部重要著作——《大宋僧史略》和《宋高僧传》。有关文献对释赞宁生平事迹记载,如籍贯、生卒年、出家寺庙等均有误载或欠详之处,一直以来缺乏一个较清晰的梳理。本文...
关键词:《宋高僧传》 生平事迹 赞宁 佛教史 史学家 生卒年 文献 寺庙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被引量:4
《法音》1998年第12期25-27,共3页宋道发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对此跌荡多姿、异彩纷呈的复杂历史过程,由于印度人历史观念的淡薄,罕有详尽系统的历史记载。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与我国的儒道思想经数百年的排拒融汇,至唐代,终于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变...
关键词:佛教史学 中国佛教史 《佛祖统纪》 天台宗 纪传体 中国传统文化 末法思想 《史记》 《宋高僧传》 《高僧传》 
清净为心皆补怛 慈悲济物即观音——观音感应初探被引量:4
《法音》1997年第12期7-12,共6页宋道发 
清净为心皆补怛慈悲济物即观音———观音感应初探宋道发提起观音菩萨,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每当灾难临头,陷于绝境,于无可奈何之际,便会想起求这位大菩萨保佑,且多有应验,这就是观音感应。其在佛教的感应现象中为...
关键词:观世音 大正藏 观音菩萨 观音信仰 《出三藏记集》 音感 高王观世音经 《宋高僧传》 《高僧传》 《楞严经》 
《释氏疑年录》旨例
《法音》1996年第9期25-27,共3页陈士强 
《释氏疑年录》旨例陈士强《释氏疑年录》,十二卷。现代陈垣著,成于1938年。通行本有1939年辅仁大学丛书本、198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励耘书屋丛刻》本等。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初入...
关键词:释氏疑年录 续高僧传 《宋高僧传》 生卒年 《景德传灯录》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通鉴胡注表微》 生平事迹 《出三藏记集》 《史讳举例》 
中国佛教制度史话之一──汉地教团的建立及早期形态被引量:5
《法音》1996年第8期13-20,共8页龙泉 
中国佛教制度史话之一──汉地教团的建立及早期形态龙泉由在家、出家四众弟子组成的佛教教团,在实践其超越理想,用佛法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同时,本身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国家制度所制约,从而改变自己的存在形式。在印度...
关键词:中国佛教 佛教组织 制度史 《出三藏记集》 《高僧传》 教团 道安 《宋高僧传》 续高僧传 社邑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被引量:3
《法音》1996年第6期16-25,共10页陈星桥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日]高桥忠彦著陈星桥译中国人饮茶风俗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就已较普遍了。从北朝人来看,南朝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饮(茶)”的习惯。而在中国北方,一般重视乳制品一类的饮料而蔑视饮茶,当然更谈不上普...
关键词:《茶经》 《全唐诗》 佛教 煎茶 茶诗 茶文化 陆羽 《宋高僧传》 皮日休 开元年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