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案

作品数:44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日李启成王德峰高强王佩良更多>>
相关机构:烟台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临沂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精华》《现代交际》《青年与社会》《凯里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谢无量的“蜀学”活动——《谢无量与蜀学》(节选)
《四川统一战线》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舒大刚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以字行,别署青庵;祖籍四川梓潼县白云乡,生于四川乐至北三里乡,长于安徽芜湖;近代杰出学者、诗人、书法家;曾与至交马一浮等人创办“支那翻译会社”,参与创办《翻...
关键词:谢无量 马一浮 《苏报》案 蜀学 阳明学派 安徽芜湖 梓潼县 以字行 
鲁迅与《浙江潮》时期的蒋观云
《鲁迅研究月刊》2022年第1期63-71,共9页乔丽华 
由于1907年后蒋观云成为保皇派,长期以来鲁迅研究界对其人评价不高。本文基于近年来学界对于蒋观云的研究和评价,追溯1903年他与《浙江潮》的关系,及其作为绍兴同乡、前辈对于鲁迅的影响。《浙江潮》时期的蒋观云尽管已经流露出对革命...
关键词:蒋观云 鲁迅 《浙江潮》 “《苏报》案” 革命先驱 
章太炎与辛亥革命前的《苏报》案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99-104,共6页苗体君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共‘三大’代表研究”(项目编号:15YJA770014)。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其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一生著述甚丰,国人大都认为他是“国学大师”,忘却了他还是一位革命家。章太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孕育,除源于其出生及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外,还有南洋...
关键词:章太炎 《苏报》案 爱国学社 辛亥革命 
日本外务省藏《苏报》案档案选译(下)
《历史档案》2020年第3期8-27,共20页陶陶(选译)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
关键词:日本外务省 上海租界 小村寿太郎 资产阶级共和国 工部局 重庆出版社 外交照会 中文译名 
日本外务省藏《苏报》案档案选译(上)被引量:1
《历史档案》2020年第2期33-52,共20页陶陶(译)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
关键词:《苏报》 上海租界 日本外务省 
从晚清《苏报》案看治外法权
《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3期46-47,共2页李春艳 
1903年发生在上海的“苏报案”亦称“癸卯大狱”,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震惊全球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列强利用其所谓的“治外法权”,肆无忌惮的干涉中国内政,严重侵犯了中国的...
关键词:苏报案 治外法权 租界 
转型发展与海派文化被引量:1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年第1期8-8,共1页张建华 刘昕(整理) 
一、上海“被”塑造的历史上海“被”塑造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被称为“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1843年上海开埠。上海是按照《南京条约》及其附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同时被辟为通商口岸的还有广州、厦门、福州与宁波,合称五口通...
关键词:海派文化 转型发展 上海开埠 《南京条约》 通商口岸 契约精神 有限政府 《苏报》案 
吴稚晖与章太炎何以成死对头?
《中外书摘》2015年第10期85-87,共3页蔡登山 
吴稚晖和章太炎同为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们都参加革命,都有声名,都有学术地位。章太炎狂傲素有“章疯子”之称,吴稚晖也以嬉笑怒骂、放浪形骸闻名。章太炎写文章骂光绪皇帝为“载计舌小丑”,吴稚晖在东京留学生集会上则包着白头巾发...
关键词:章太炎 吴稚晖 《苏报》案 特立独行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留学生 史实 
章太炎与吴稚晖笔战始末
《各界》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范福潮 
轰动中外的《苏报》案,成就了一位烈士,一位英雄,至此本该结束,却因章太炎的几行文字,把另一位主角打成了叛徒,引来一场延续30年的笔墨官司。
关键词:章太炎 吴稚晖 《苏报》案 烈士 
“《苏报》案”揭秘
《现代阅读》2014年第5期19-19,共1页陈钦 
100多年前,清政府在上海租界内与自己治下的子民对簿公堂。这是一个怎样的案件呢?清政府是被逼得无奈之举,还是一个励志变革政府的顺应时代潮流的开放姿态呢?
关键词:《苏报》案 清政府 上海租界 时代潮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