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

作品数:106被引量:5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管兴平曹付剑陈瑶王燕珊吕娣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西南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听漏》的现代叙事表征:作为方法的青铜重器
《长江文艺评论》2024年第4期27-32,共6页邱婕 
刘醒龙是一位善于不断给人惊喜的作家。从《黑蝴蝶!黑蝴蝶……》的先锋到“大别山之谜”的寻根,再到《村支书》《凤凰琴》《挑担茶叶上北京》中浓墨重彩的现实风格,早期创作中的刘醒龙已经展示出不断突破的决心与实绩。当《生命是劳动...
关键词:刘醒龙 《天行者》 《圣天门口》 叙事表征 挑担茶叶上北京 早期创作 《凤凰琴》 哲思 
脚踏乡土大地,追寻理想人格——论刘醒龙《天行者》中的苦难叙事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23年第6期145-150,共6页高玉 肖蔚 
自刘醒龙1992年发表《凤凰琴》,距今已有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由《凤凰琴》改编、续写而成的《天行者》于2009年出版,也已过去了十三年。在岁月的无情销蚀下,民办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在历史的岁月中已渐渐蒙上烟尘,但《凤凰琴》《天行者》中...
关键词:刘醒龙 民办教师 撼动人心 理想人格 十三年 恰当处理 山村小学 经典化 
於可训与刘醒龙小说中乡村教师形象之比较——以《乡村教师列传》和《天行者》为例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06-110,共5页周可欣 
於可训和刘醒龙均为湖北籍作家,他们在各自的小说中塑造了诸多乡村教师的形象。通过比较二者的小说,能够发现他们笔下的乡村教师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相似的道德品质。同时,两位作家塑造的乡村教师形象也有各有特点:於可训在《乡村教师...
关键词:於可训 刘醒龙 乡村教师 异同点 生成机制 
“界岭”有界爱无界——析《天行者》中“界岭”的象征意义
《今古文创》2023年第3期7-9,共3页郭雨欣 
“界岭”是刘醒龙茅奖作品《天行者》中贯穿叙述始终的重要意象,具有丰富的隐喻色彩和象征意义。界岭既象征着余校长等民办教师艰难转正的命运之界,也在城与乡的对立隔绝中揭示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差异。而界岭有“界”,爱...
关键词:界岭 《天行者》  刘醒龙 
重构中国知识分子传奇的叙事传统——从《凤凰琴》到《天行者》
《文艺研究》2022年第12期82-93,共12页李遇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刘醒龙以乡村民办教师为题材创作的中长篇小说占有特殊而显著的位置,对新时代文学发展具有启示性。从中篇小说《凤凰琴》到长篇小说《天行者》,其中隐含了刘醒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传奇叙事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艺...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刘醒龙 情境反讽 复调叙事 结构反讽 文学形态 抒情传统 吴敬梓 
拨动生命琴弦,书写时代音符——刘醒龙《凤凰琴》经典重读被引量:1
《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第5期42-52,共11页刘艳 
众所周知,2009年,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部茅奖获奖作品,被认为是刘醒龙发表于《青年文学》1992年第5期的中篇小说《凤凰琴》的进一步续写、改写之作,是对《凤凰琴》加以情节扩充与丰赡完备的再创作。但...
关键词:刘醒龙 茅盾文学奖 当代文学史 《天行者》 经典重读 《凤凰琴》 经典化 精神力量 
逃离与回归——刘醒龙《天行者》中乡土与城市的多重隐喻传播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3期158-166,共9页党子奇 
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传播学视域下陕北秧歌创新研究”(16JZ093)的研究成果
刘醒龙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创作始终关注乡村空间中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无论是其早期的“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还是后来的《凤凰琴》、《分享艰难》、《威风凛凛》等都延续了对乡村文化与现实问题的审...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刘醒龙 系列小说 乡土叙事 《天行者》 乡村空间 悲悯情怀 逃离与回归 
楚地楚民楚文化——《天行者》中荆楚民俗的书写
《花溪》2022年第15期0107-0109,共3页胡娅男 
《天行者》是刘醒龙赞颂民办教师奉献精神的一部文学作品。文本中展现了鄂东地区独有的饮食文化和口语方言,同时通过描写也展现了界岭地区艰苦的生存环境。民办教师们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坚守初心,教书育人。他们是沉默的父亲,更是无私...
关键词:饮食文化 口语方言 民间精神 
论刘醒龙《天行者》中三重话语形态的建构及融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08-112,共5页陈若千 
刘醒龙的《天行者》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为乡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一生的民办教师为转正而经历的曲折辛酸的历程,作品的宏大视野表现的是政治形态话语,主体部分是以支撑近半个世纪中国山区基础教育的民办教师为代表的底层知识分子话语,生...
关键词:《天行者》 三重话语 多元文化 人性张扬 
驻扎在精神的高地——评《天行者》的文化意义
《文学少年》2021年第27期0016-0017,共2页陈洋 
作家刘醒龙在 2009 年推出他的力作《天行者》,字里行间暗含着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本文主要从道义与良知、恶俗与狡诈、心灵与价值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天行者》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刘醒龙 《天行者》 文化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