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墙》

作品数:35被引量:3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牛建伟崔艳丽程爱民李蓓闫晓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丽水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滁州学院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世界博览》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构文学简述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33期95-96,共2页郭思航 
本文从解构语言和解读的意义与目的两个方面简述了解构主义中的解构文学。并且以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修墙》为文本,以新批评理论作对比,解读诗歌的冲突主题,论证了《修墙》核心主题二元对立的坍塌。
关键词:解构语言 解读目的 《修墙》 二元对立 
罗伯特·弗罗斯特《修墙》一诗中的意象研究
《作家天地》2019年第11期14-15,共2页王雪贝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诗《修墙》通过苏格兰的邻里间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修墙传递出丰富的人生哲理。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墙这一意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但运用象征主义对其他意象进行研究发现本诗中的其他意象同样寓意...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 《修墙》 意象 象征主义 
《修墙》的新批评视角解读
《文存阅刊》2018年第19期3-3,2,共2页李玲 
罗伯特·佛罗斯特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他典型的写作风格为朴实却寓意深刻,这在他的作品《修墙》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拟利用新批评理论中反讽,隐喻和悖论的视角,通过细读的操作方法来解读《修墙》的象征意义,分析其所体现的人与自然...
关键词:新批评  反讽 隐喻 悖论 
认知隐喻视角下诗歌《修墙》的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年第10期113-114,共2页汤燕萍 
隐喻广泛应用于文学文本中,对读者的文本解读造成困难。学界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重心由传统的修辞领域转移至新兴的认知领域。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作品中尤其喜用隐喻。本文以其诗歌《修墙》为例,拟采用认知隐喻理...
关键词:认知隐喻 《修墙》 隐喻 隐喻意象 
认知诗学视域下《修墙》解读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刘芳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项目编号GH-15099)
认知诗学是一门具有跨学科性、科学性和实证基础的新兴学科。其目的在于研究制约文学反应和诗歌结构的认知过程,所以它能够为文学直觉反应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它是一种具有认知维度的解释学理论,通过对文学创作即对生活感悟的象似性功...
关键词:弗罗斯特 认知诗学 象似性 隐喻 平衡模式 指示 否定对立 
《修墙》也“游戏”
《好家长》2017年第8期255-255,共1页张剑 
弗罗斯特有自己推崇的诗歌'游戏'原则,作者认为从这一原则出发可以很好的理解其诗歌。本文试图从弗罗斯特独特的游戏原则入手,对弗罗斯特的名诗《修墙》作一浅薄分析,以达到对《修墙》一诗在这一原则视角的理解。
关键词:《修墙》 游戏 
好篱笆才出好街坊
《英语学习》2016年第11期51-53,共3页Aaron A. Vessup 柒月 
美国人崇尚个人隐私,邻里之间“有墙好办事”,但是屏障建起,相安无事却似乎不太可能。比如说,若遇到“一枝树杈出墙来”的情况,谁才有权利消灭它也会成为一个问题。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修墙》一诗中写道:好篱笆会促成好...
关键词:个人隐私 《修墙》 弗罗斯特 美国人 罗伯特 诗人 围墙 说诗 
《修墙》一诗的系统功能文体分析(英文)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88-98,共11页钟茜茜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研究《修墙》这首诗,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探索语言的选择是怎样影响《修墙》这首诗的主题。此篇论文围绕三个元功能展开: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一次实践。...
关键词:《修墙》 功能文体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元功能 
万能收纳 寻找完美搁架
《世界博览》2016年第1期60-61,共2页刘半甜 
美国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在一首名为《修墙》的诗中写道:准是有什么东西不喜欢有一道墙吧。不过我却在寻找那些喜欢墙的东西,也就是集成式墙壁搁架系统,以填补我最近搬进的新公寓空间。而搁架是唯一可以与墙融为一体的收纳家具。
关键词:《修墙》 罗伯特 诗人 
探析《修墙》中三对矛盾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9X期84-,共1页吴晶晶 
《修墙》实为一则有趣的对话故事,充满哲理。本文将探讨诗中三对矛盾,试图透过诗中意象来挖掘其深刻意义。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叙述者与邻居、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叙述者自身的矛盾。
关键词:《修墙》 罗伯特·弗罗斯特 矛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