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的故事》

作品数:84被引量:9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丛慧杰向恩白彭贵菊胡开杰王小航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科技大学云南大学江苏大学中原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个小时的故事》与读者身份构建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11期72-75,共4页潘龄晓 万雪梅 
江苏大学第22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2C420)。
作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一个小时的故事》实质上对19世纪美国南方女性读者起到了一定的规训作用。小说中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呼唤,引发了女性读者对传统女性形象及家庭观念的质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然...
关键词:凯特·肖邦 《一个小时的故事》 接受美学 读者身份 
符号矩阵下的《一个小时的故事》
《海外文摘》2022年第19期1-3,共3页陈科睿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性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片小说,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此篇小说的分析大都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觉醒问题,同时研究的对象也大都是马拉德太太。本文从结构主义大师格雷马斯的符号矩...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2年第4期97-98,共2页宋晓雪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凯特·肖邦的作品持续受到关注,引发了学者对其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解读。本文试图解读凯特·肖邦的经典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在男权社会下女性所受到的影响与压迫,以及父权社会...
关键词:凯特·肖邦 女性形象 自由意志 
微型小说中的安娜·卡列尼娜——重读《一个小时的故事》《古堡的秘密》
《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期19-24,共6页刘海涛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个追求自由爱情,反抗男权专制,用生命的代价来抵抗封建制度的虚伪冷酷和腐朽没落的小说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剧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中的一个经典。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在现当代国外的微型小说中也屡...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 世界文学史 《一个小时的故事》 悲剧人生 小说人物 自由爱情 封建制度 微型小说 
《一个小时的故事》和《天文学家的妻子》的比较分析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2年第1期83-85,共3页王晓涵 杨东英 
凯特·肖邦和凯 ? 博伊尔分别作为美国19世纪和20世纪优秀的女性作家,其笔下诞生了许多经典女性人物形象。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凯特 ? 肖邦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以及凯 ? 博伊尔《天文学家的妻子》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探讨女主人公女性...
关键词:压抑 反抗 马拉德夫人 艾姆斯夫人 
人生不留白——《玩偶之家》与《一个小时的故事》的互文解读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75-78,共4页宋彦 
上海市2019“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A1-2601-19-311001)。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名作,《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两部作品几乎作于同一时期,都是早期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国内现存的研究都是单独研究其中一部,将两部作品对比研究的论作还没有看到。采用互文...
关键词:互文性 他者 留白 补白 
浅析凯特·肖邦《一个小时的故事》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6期124-124,共1页高岚 
渭南师范学院2017年校级教改项目(JG201728)
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篇幅虽然短小但其寓意却是深远,在凯特·肖邦细腻真实的叙述中,女主人公玛拉德夫人在听闻丈夫的意外死讯后,其内心所经历的痛苦到觉醒的过程真实而震撼跃然纸上。小说主题厚重,写作手法多样,表现...
关键词:女权 反讽 自由 禁锢 
多视角解读凯特·肖班《一个小时的故事》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47-48,共2页陈平 
本文尝试着从形式主义﹑人物心理﹑历史学﹑社会学﹑读者反应等五个文学批评视角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进行解读和阐释,旨在说明对同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打量、去领会,就会有不同的内涵,而各种内涵的...
关键词:凯特·肖班 《一个小时的故事》 视角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5期117-119,共3页徐莹莹 杨奥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代表作,短短千余字,将一个小时中矛盾无奈痛苦挣扎的女性角色描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男权制的压迫和女性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在一个小时里讲述的故事中,小说...
关键词:男权制 女性 影响 马拉德夫人 
叙事伦理学视野下解读《一个小时的故事》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86-90,共5页胡爱华 
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9216501);2017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9216101);南京工业大学"社科创新团队"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项目(sktd2017006);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18014);2018年度"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项目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兴起的文学理论为文本阐释提供了更多空间。江守义在纽顿叙事伦理学基础上提出四分法:意图伦理、故事伦理、叙事伦理和接受伦理,认为分析叙事伦理是为了揭示意图伦理和叙述伦理,而读者对伦理内涵的...
关键词:《一个小时的故事》 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伦理 第三人称限知叙事伦理 接受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