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作品数:699被引量:668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温庆新秦军荣杨雄贺圣遂陈平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学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社研究的意义——杨天石先生及其《南社史三种》
《钟山》2025年第1期177-180,共4页夏晓虹 
对我而言,杨天石先生属于老师辈的学长。他是著名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55级的学生,那个班级当年以编写《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而青史留名。无论怎样评价这部大跃进中诞生的史著,参与其事的学子们较之往届更早具...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青史留名 南社 杨天石 史著 学术研究 北京大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早期中国文学史教科书的本土立场——以曾毅《中国文学史》为例
《武陵学刊》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周勇 
湖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中文专业改造提升探索与实践”(湘教通〔2021〕94号)。
早期中国文学史教科书肇始于清末民初,是在西学东渐和新式学堂创建背景下发生的学术变迁,其撰著者们既秉受传统学术文化之本根,又吸纳西方思想文化之华实,尝试建立中国文学史叙述的本土立场和话语方式,曾毅的《中国文学史》便是这一教...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曾毅 本土立场 文化自信 
学生眼里的郑振铎
《文史博览》2024年第12期30-30,共1页付振双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考古学家),于1935年至1941年在暨南大学任教,就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语文学系主任,前后任教达6年之久。在这里,他主要负责讲授《中国文学史》和《敦煌俗文学》等课程...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作家 暨南大学 郑振铎 文学院院长 敦煌俗文学 社会活动家 语文学 
《桃花扇》的演出与孔尚任的罢官
《文史知识》2024年第12期98-102,共5页王岩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戏曲文献研究”(19CTQ017)阶段性成果。
近代学者针对孔尚任罢官与《桃花扇》是否有关的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游国恩编《中国文学史》中引用孔尚任本人《放歌赠刘雨峰》诗句“命薄忽遭文字憎,绒口金人受谤诽”,认为其“罢官是由文字肇祸的”。刘雁霜则认为:“孔尚任的罢...
关键词:《桃花扇》 《中国文学史》 孔尚任 游国恩 罢官 近代学者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与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之文学史观探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28-38,共11页马晓靖 顾明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AZW015)。
文学观是文学史编写的起点,应以文学观的分析为基点而后详细论述两部文学史的文学史观。经过梳理分析可知袁编文学史体现了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范式的混合与广阔文化学视角下的哲理、抒情、历史文学观的融通,继承“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
关键词: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中国文学史新著》 文学史观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与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之编纂体系探析——以资料采择为中心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马晓靖 顾明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文学史书写体系的西化与化西问题研究(19AZW015)。
资料采择是文学史编纂体系研究中的重要考察方面。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两部文学史在资料采择方面的相同点为代表作家作品的选择、丰富翔实的注文。以《中国文学史新著》的资料采择特...
关键词: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中国文学史新著》 编纂体系 资料采择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相关科研方法探究
《今古文创》2024年第36期49-51,共3页邢晶晶 
《中国文学概论》和《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代表了袁行霈在文学史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袁行霈以文学为本位,同时多侧面透视的研究方法,并对《中国文学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客观的探讨。
关键词: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概论》 科研方法 
精神史、学术史与世界文学:施寒微《中国文学史》的德国路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7期208-226,共19页郑心婷 李松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历史流变及其理论范式构建”(项目编号:22&ZD258)的阶段性成果。
施寒微的《中国文学史》是二战后德国首部系统完整的通史性著作。该书以独特的文学史分期、丰富的学术文献对中国文学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分析,反映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潮流与趋势。作为德国的中国文学史编纂谱系的延展,该著...
关键词:德国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精神史理念 学术史方法 世界文学意义 德国路径 
竟陵派“刁钻古怪”之诗辨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7期57-60,共4页程亚林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在评论明代竟陵派诗歌时说,他们的作品虽然被他们自己标榜为“幽深孤峭”,给人的印象却是“刁钻古怪”。如谭元春的诗句:“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穿”“篷底坐僧全幅画,篙边访弟数家幽”,钟惺的...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竟陵派 谭元春 出版发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 幽深孤峭 诗评 钟惺 
内部反思与世界之网——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主体性问题
《南方文坛》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李静 
一、以视差为起点如果从1904年京师大学堂国文教师林传甲编写《中国文学史》算起,到2024年,中国人编写文学史已历经整整120年。2024年伊始,北京中间美术馆举办“当代文学史编写的问题、方法与可能性”工作坊,不啻发出一束朝向历史起源...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编写 北京出版社 京师大学堂 工作坊 主体性问题 林传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