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宪法》

作品数:64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皓聂资鲁张维达肖婧王磊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台湾“修宪”情况简介
《台湾工作通讯》2020年第8期34-36,共3页郝沛然 
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抛出“修宪”议题,称台“立法院”将成立“修宪委员会”,让“修宪”议题再次浮出台面。本文专就台湾此前历次“修宪”情况作简要介绍。台湾所谓“修宪”所涉“宪法”即《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12月25日由国...
关键词:国民大会 就职演说 《中华民国宪法》 蔡英文 修宪 立法院 国民政府 宪法 
张君劢与王世瑛的生死绝恋
《各界》2019年第19期89-93,共5页刘宜庆 
张君劢一生徘徊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具有学者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他曾引发“科玄论战”,被称为“玄学鬼”,又因起草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被称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他曾反抗包办婚姻,与妻子王世瑛自由恋爱,相濡以沫二十余年,共同谱...
关键词:张君劢 王世 《中华民国宪法》 生死 科玄论战 包办婚姻 自由恋爱 政治家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制定中的省制之争
《学术前沿》2018年第22期108-111,共4页郑金鹏 
1923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近代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的一大特色是在国家结构设计中对中央与地方制度的安排,即明确作为地方的省在宪法中的地位和权限。透过对在制宪过程中省制问题争议的还原,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
关键词:省制 联邦制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非黑非白张君劢
《各界》2018年第19期74-77,共4页张昌华 
他是梁启超的忠实追随者,当代中国新儒家的开创者,首部《中华民国宪法》的起草者,也是1948年被中共宣布的头等战犯之一……他就是一生始终跌宕起伏,游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张君劢。
关键词:张君劢 《中华民国宪法》 1948年 当代中国 追随者 梁启超 开创者 新儒家 
1946年“制宪国大”期间《大公报》的民主诉求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64-69,共6页张维达 
在1946年11月至12月"制宪国大"召开期间,《大公报》连续发表多篇社评,就制宪中许多问题进言献策,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大公报》的部分建议得到了大会采纳,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从条文上看是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然而,国民党并无...
关键词:制宪国大 《大公报》 《中华民国宪法》 民主 
论1947年民国宪法文本中的受教育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5期10-11,共2页孙祎 
抗战胜利后,国内外的环境推动着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朝着对人民权利规范更为完善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在这部宪法中诸多关于教育权的规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具体性。其规定之细致,内容之全面,在许多同时代的宪法中,都是罕有...
关键词:1947年 《中华民国宪法》 受教育权 国家教育 
地方法制的历史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1
《民主与科学》2017年第4期30-32,共3页高全喜 
近代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宪法的实验室,它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宪法模式,例如清末的君主专制式宪法《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式宪法《十九信条》、民主共和式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威权体制式宪法《中华民国宪法》、地方分权式宪法...
关键词:地方法制 历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宪法》 宪法模式 意义 君主立宪 
1946年国民大会中的妇女选举保障名额之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93-96,共4页张维达 
1936年《五五宪草》公布后,国统区妇女活动家们的关注重点从追求男女平等到追求保障妇女在选举中享有一定数量的最低名额。全面抗战时期,妇女界在两次宪政运动中进一步呼吁增加宪法中国民大会妇女代表名额。1946年国民大会中,妇女活动...
关键词:妇女 选举 保障名额 国民大会 《中华民国宪法》 
近代中国宪法的精神线索与政教结构
《原道》2016年第4期148-152,共5页李富鹏 
宪法,既是政治共同体的法权构造(constitution),又是规范系统、生活秩序与精神状态的统一体。近代中国从天下秩序进入全球格局,被动而又主动地嵌入全球的法理基座。近代国人开始用半生不熟的宪法概念、规范与制度来解构旧邦,再造新命。...
关键词:八二宪法 天坛宪草 宪法概念 宪法序言 信教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五宪草》 《中华民国宪法》 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论人民权利的立法价值取向转变——从“五五宪草”到《中华民国宪法》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99-101,共3页黄岩 
民国宪政道路比较坎坷,从"五五宪草"到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关于人民权利与自由之争,体现了立法价值的进步。"五五宪草"制定过程中,吴稿与张稿之争体现了不同的立法出发点,最终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选择了吴稿,体现了宪法间接保障主义...
关键词:自由主义 限制主义 保障主义 公民权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