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都塞

作品数:1168被引量:1330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姬长军张一兵郑忆石王雨辰赵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杨乔喻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从《马列手册》到《分析手册》——阿尔都塞主义的发展与分裂被引量:1
《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6期124-130,共7页杨乔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最新文献的阿尔都塞哲学前沿研究"(17AZX018)
在对阿尔都塞哲学的既有研究中,人们容易忽视的是其光亮背后的一批优秀弟子。正是朗西埃、巴迪欧、米勒、巴里巴尔等学生与老师阿尔都塞之间的合作,以及后来学生们独立于老师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理论实践,促进了"阿尔都塞主义"(1)的形成与...
关键词:阿尔都塞主义 阿尔都塞 拉康 朗西埃 巴迪欧 米勒 
不在场的“理论实践”--解析阿尔都塞1962-1963年“结构主义的起源”研讨课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4期93-101,共9页杨乔喻 
结构主义作为一场法国二战后人文科学领域掀起的方法论革命,有着自身因复杂而无法被简单划定的界限。在标签式认定之外,认真考察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阿尔都塞遗稿中一组特殊的档案文献及其最新研究入手...
关键词:阿尔都塞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的起源”研讨课 科学史认识论 
《读〈资本论〉》中的阿尔都塞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17年第7期40-46,共7页杨乔喻 
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遗稿文献的阿尔都塞思想再研究"(2016m601782)
《读〈资本论〉》是阿尔都塞和他的学生们之间合作的产物,但却在1968年再版时经过阿尔都塞本人的删除,将朗西埃等学生的理论效应以及阿尔都塞与其学生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向了光亮背后的阴影处。重读《读〈资本论〉》,在阿尔都塞与其学...
关键词:症候阅读 可见与不可见的辩证法 表象 结构 历史科学 历史哲学 
意识形态场、否定构形与突现逻辑——重析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被引量:2
《哲学研究》2017年第5期26-34,共9页杨乔喻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遗稿文献的阿尔都塞思想再研究"(编号2016M601782)的阶段性成果
阿尔都塞以其独特的"意识形态理论"而著称,尤其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质询"概念,成为当代以齐泽克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主要参照与来源。然而,人们有关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讨论往往局限于《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
关键词: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场 否定构形 突现逻辑 
朗西埃眼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5-15,共11页杨乔喻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6m601782)
在1965年法文第一版《读〈资本论〉》中,朗西埃的文章《批判概念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1844年手稿〉到〈资本论〉》紧接着阿尔都塞的序言式文章《从〈资本论〉到马克思的哲学》排在第二篇,但却在《读〈资本论〉》1968年再版时被阿尔都...
关键词:马克思 朗西埃 阿尔都塞 《读〈资本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论》 
有待重构的阿尔都塞--基于中英文文献的译介与研究综述
《国外理论动态》2016年第12期129-136,共8页杨乔喻 
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阿尔都塞与阿尔都塞主义关系研究”(15MLB011)的阶段性成果
阿尔都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也是站在传统与反传统、结构与后结构、现代与后现代转折节点上的关键性思想人物。本文从阿尔都塞文本构成的复杂性入手,以尚未引起国内学界足够关注的遗稿文献为主要聚焦点,通过对阿尔都塞的译介...
关键词:阿尔都塞研究 阿尔都塞遗稿 文本 文献 译介 
雅克·马丁在阿尔都塞文本中的寄居性存在——反同一性文本学的一项案例考察
《学术月刊》2016年第11期43-48,共6页杨乔喻 
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阿尔都塞与阿尔都塞主义关系研究"(15MLB011)的阶段性成果
在经典理性主义传统和现代性的视野中,文本被假定为一个具有内在同一性逻辑的闭合式完整体系构架。无论是将这种同一性逻辑直接等同于作者的显性意图,还是将其视为一种隐性结构,即在读者当下解读过程中发生的复杂多重建构,同一性文本学...
关键词:雅克·马丁 阿尔都塞 寄居性 问题式 反同一性 文本学 
疯狂:以不在场的方式在文本中呈现——福柯的《疯狂,著作的不在场》解读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30-39,共10页杨乔喻 
福柯认为,疯狂是著作的绝对断裂,因而有理性建构出学术著作的地方,便没有疯狂。但这不意味着疯狂的不存在,而是疯狂恰恰以著作的不在场的特殊方式存在。疯狂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疯狂本身,而在于它可能包含的人们最不愿去正视和承认的有...
关键词:福柯 《疯狂 著作的不在场》 雅克·马丁 辩证人 阿尔都塞 弗洛伊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