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

作品数:1481被引量:149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谭继和段渝严志斌邓经武林向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社会科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第2期203-205,共3页李世佳 彭邦本 
2018年10月19日至22日,由四川大学、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举行,国内外200余位专家莅临盛会。大会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治学方法 徐中舒 教授分析 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巴蜀文化 清华简 秦封泥 社会科学院 
巴蜀文化的一些特色——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结束致辞被引量:3
《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6期185-189,共5页罗志田 
2011年8月18日至8月27日,由蒋经国学术交流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合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巴蜀文化"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一项由台北中研院黄进兴院士...
关键词:拉德洛蒂 赝品 艺术自律 艺术界定 
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被引量:2
《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5期173-177,共5页李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概念与中外文化交流"(08BZW052);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新传统研究"(200512)
巴金在精神上是巴蜀式生存的反叛者,是外面的更大的世界给了巴金精神的高度,他也愿意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看待分析故土的旧事,并且时时注意从价值立场上与故土的狭隘相切割。这都形成了他与区域文化的复杂关系,从而与其他的四川作家差...
关键词:巴金 巴蜀文化 文学的区域特色 
道教在巴蜀初探(下)被引量:5
《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58-65,共8页卿希泰 
关键词:道教 巴蜀文化 政治实践 《太平经》 《华阳国志》 
西部大开发与巴蜀文化研究被引量:6
《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76-80,共5页胡昭曦 
巴蜀文化是指巴蜀地区即主要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境内 ,自古至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巴蜀地区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尤其要大力加强巴蜀传统文化研究与当代实际的结合 ,并且有必要通过开展学术评论进一步...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巴蜀文化研究 学术评论 
“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巴蜀文化研究规划会议”在成都举行
《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3期111-111,共1页金钟 
关键词:“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巴蜀文化研究规划会议” 成都 会议动态 巴蜀文化 
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创刊二十周年笔谈(续)
《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4-12,共9页
春华秋实20年黄百炼(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20周年之际,我作为读者和作者向贵刊的新老领导和编辑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社会科学研究》杂志实际上是在我国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 经济市场化 依法治国 中国社会学 理论联系实际 巴蜀文化 政治民主化 四川省 学术刊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现代四川文学——读李怡《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1期142-143,共2页周晓风 
文学之有地域特色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地域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又远非“地理决定论”者所说的那么简单。严家炎先生认为:“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决不仅止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更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
关键词:现代四川文学 文化阐释 文化视野 现代四川作家 洄水沱 巴蜀文化 区域文化 四川方言 意象 文学作品 
论巴蜀树神崇拜——兼论司马相如等人的“赋家之心”被引量:5
《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4期128-131,共4页钟仕伦 
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仿植物树型青铜器似属宗教范围的“树神”而非属巫术范围的“神树”,反映了远古巴蜀民族的树神崇拜意识和独特的巴蜀文化。这种原始宗教崇拜意识通过“精神的隔代遗传”在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中得到表达。
关键词:树神崇拜 司马相如 崇拜意识 巴蜀文化 祭祀坑 广汉三星堆 审美意识 青铜立人像 审美心理结构 民族意识 
巴蜀文化研究趋向平议被引量:7
《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2期86-94,共9页谭继和 
作者提出,在重视研究巴蜀文化自身发展衍变的客体性实践进程的同时,尤其需要对前人的巴蜀文化认识论的发展变化这一主体性思维进程加以研究。发端于本世纪40年代的近代巴蜀文化研究,在其思维定势上形成了一些误区:如对史料的望文...
关键词:巴蜀文化 文化研究 巴蜀地区 研究趋向 思维定势 研究方法 主体性 客体性 考古发现 文化认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