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毒伞

作品数:62被引量:12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薇薇黄建伟余卫吕申陈运超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师范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毒蘑菇季”又到,路边的野菇不要采
《中国家庭医生》2022年第7期28-29,共2页李诚斌 
雨后春笋疯长,毒蘑菇也疯长。"每年2~3月份开始,是致命白毒伞的生长高峰期,往往中毒事件也高发。"李泰辉研究员说。他是全国著名毒菇研究专家。他所在的机构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每年春季都会接收到各种毒蘑菇中毒检测的任务。就...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 微生物研究所 生长高峰期 白毒伞中毒 广东省梅州市 中毒事件 丰顺县 毒菇 
一起误食毒蘑菇致5人死亡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被引量:7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年第3期206-208,共3页宁忻 董海燕 胡文敏 李瑛 
目的对2017年6月发生的一起农村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毒蘑菇中毒防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诊断,确定食物中毒原因,明确毒蘑菇种类。结果该户8人均有野生蘑菇食用史,其中2人同时饮酒,8人全部发病,以胃...
关键词:毒蘑菇 食物中毒 窝柄黄乳菇 毛柄白毒伞 毒红菇 
别乱吃!桂林3人吃野菌中毒 其中竟有食药监所所长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7年第10期6-7,共2页邓振福 
2017年8月29日下午,全州县咸水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长蒋先生等三人到附近山林中采野菌煮食。第二天,三人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之后病情加重,生命垂危,经诊断为食物中毒(毒蕈中毒)。事发后,当地政府派人在事发山林放置警示标志,提醒民众...
关键词:白毒伞 桂林市 蒋先生 假愈期 全州县 中毒性肝炎 南国早报 
构建救治白毒伞急性中毒临床路径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年第2期200-202,共3页梁伟波 盛慧球 陈嘉斌 覃小兰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C2013005)
目的初步探讨白毒伞急性中毒的临床路径。方法回顾性总结1起家庭白毒伞急性中毒案例的救治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白毒伞中毒的方式,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初步构建出救治白毒伞急性中毒的临床路径为:①启动绿...
关键词:白毒伞 毒蕈中毒 临床路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被引量:6
《广东医学》2016年第13期1917-1920,共4页张美华 余卫 王巧瑜 温凌 萧间开 潘洁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一般引导项目(编号:20151A01007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BMSCs的培养。另选取体重在220~250 g的成年大鼠45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竭模型制备以及BMSCs输注治...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白毒伞 急性肝衰竭 疗效 
经不同输注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0期284-286,共3页张美华 余卫 王巧瑜 温凌 萧间开 潘洁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51A010074)
目的比较经腹腔注射与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10只体重约80 g的雄性清洁级SD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另选取体重220~250 g的成年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肝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白毒伞 急性肝衰竭 疗效 输注途径 
白毒伞中毒致肝损伤的酶学与凝血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年第5期566-569,共4页潘洁 刘薇薇 黄建伟 舒建昌 
目的总结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因急性白毒伞中毒的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肝功能...
关键词:毒蕈中毒 白毒伞 肝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 
鹅膏菌中毒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浙江医学》2014年第24期2049-2051,共3页彭淑娟 李承军 庄原苏 顾炜 
据报道世界上有毒蘑菇200多种,目前我国发现190多种。白毒伞学名:鹅膏菌,是一种乳白色伞样真菌,外形可爱,没有斑点,隶属真菌担子菌门,伞菌目,鹅膏科(Amanitaceae),鹅膏属(Amanitia)。菌盖肉质,柄中生,易与菌盖分离,杯...
关键词:鹅膏菌 中毒后 治疗 诊断 有毒蘑菇 致死案例 白毒伞 担子菌 
4起食用“白毒伞”致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被引量:1
《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第18期3325-3325,3343,共2页杨兴万 
2012年务川自治县发生4起食用"白毒伞"致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和控制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本文将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务川自治县2012年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资料。1.2方法将数据资料录入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白毒伞 食物中毒 调查 
鹅膏菌中毒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浙江临床医学》2014年第8期1293-1295,共3页彭淑娟 李承军 邵维斌 夏春英 庄元苏 顾炜 
白毒伞(图1)学名鹅膏菌(Amanita),是一种乳白色伞样真菌,主要含环型多肽类毒素,鹅膏毒肽是环型多肽的主要毒性物质,属慢性毒素,水溶性,口服吸收好,毒素可进入肠肝循环引起中毒。镇江南山风景区附近植被茂盛,初夏雨季温暖潮...
关键词:白毒伞中毒 鹅膏菌 临床分析 肽类毒素 毒性物质 鹅膏毒肽 口服吸收 肠肝循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