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作品数:1346被引量:1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任崇岳陈建魁汪建新蔡慧邹大庆更多>>
相关机构:黄金集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市金利福钻石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百家姓》
《老年世界》2025年第4期23-23,共1页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为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将常见的姓氏编成...
关键词:北宋 钱塘 三字经 千字文 中华姓氏文化 蒙学教材 
从放牛娃到数学家
《发明与创新(上旬刊)》2025年第4期31-35,共5页苏叶 巧克丽丽(图) 
小朋友,你认识苏步青吗?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被誉为“东方国度灿烂的数学明星”。他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割过草、放过牛。放牛回家路过私塾(shú),苏步青常常被响亮的读书声吸引。“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
关键词:《古文观止》 《百家姓》 《三字经》 苏步青 性本善 习相远 读书声 性相近 
视界
《中国报道》2025年第2期12-15,共4页
1.1月12日,重庆,百家姓千灯长廊新春氛围十足,吸引众多市民拍照打卡游玩。重庆是全国夜间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春节临近,中心城区各商圈提前以灯会、LED大屏、灯光艺术体验等形式营造出浓郁的传统佳节氛围,丰富文旅市场体验、激发消费...
关键词:灯光艺术 百家姓 中心城区 
在数字中推理,在姓氏中分类——以“数织百家姓”为例
《数学教学通讯》2025年第1期62-64,共3页李明秋 
研究者整合了语文和数学等知识,设计了“遇见姓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数织百家姓”中画出各种姓氏,用问答儿歌认识姓氏;在“姓氏趣探”中了解自己的姓氏,在设计和破解中学会推理。
关键词:数字绣 推理意识 拓展课 
中国传统蒙书编写的三个特点
《教育史研究》2024年第4期116-126,共11页徐梓 翟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16ZDA230)
中国传统蒙书具有体裁的多样性、内容的渐变性、形式的便读性三个突出特点。在编写过程中,蒙书发展出了多种体裁和类型。如有关伦理道德类的蒙书,可以分为韵语体、小儿语体、格言谚语体、散文体;历史类的蒙书,则可以分为咏史诗体、蒙求...
关键词:蒙书 蒙学 《三字经》 《百家姓》 
寻觅家乡的艺术——以“百家姓”阳新布贴校本课程教学为例
《湖北教育》2024年第32期57-58,共2页鲁三嫚 
笔者以“寻觅家乡的艺术”为主题开发“百家姓”阳新布贴美术校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阳新布贴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提炼中华传统文化中“百家姓”的丰富内涵,进而创作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精神的阳新布贴作品,以此传承民间艺术...
关键词:校本课程 阳新布贴 百家姓 民间艺术 时代精神 本土文化 历史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 
重返经典场域 感悟日常书写——从孙晓云书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想到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4年第8期26-35,共10页文质彬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汉字+文本”是书法的基石。汉字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神性”,所谓“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因为“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汉字在后世的运用中具有“非凡的弹性”,即便在计算机信息时代,也一次又一次见证了...
关键词:《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近取诸身 计算机信息 提笔忘字 沉迷手机 对症下药 
浓浓文化味 满满烟火气
《当代贵州》2024年第31期27-27,共1页陈香琳 
4关注点文商旅融合回廊墙上的老照片、油印机等工业遗存的视觉符号、巷顶上以活字印刷形式呈现的百家姓……走进新印1950街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年代。5月25日,新印1950街区正式开园。这座承载着贵阳印刷历...
关键词:工业遗存 活字印刷 百家姓 老照片 历史厚重感 历史记忆 视觉符号 老厂房 
本期主题:启蒙之光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4年第7期76-79,共4页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部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用独特的方式,将智慧与知识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这些蒙学读物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韵律优美,易于诵读,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石。
关键词:《百家姓》 《三字经》 《千字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启蒙教育 蒙学读物 国学启蒙 知识传递 
如何理解《三字经》的“养不教”?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杨延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蒙书,列于“三百千”之首,一般认为是南宋王应麟所撰。其中,人们现对“养不教,父之过”一句存在误读,多将该句解释为“养育孩子却不教育他,这就是父亲的过错”,如王永宽翻译该句为:“对于子女只养育而不教育,那...
关键词:《三字经》 王应麟 王永 百家姓 三字经 千字文 养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