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社

作品数:220被引量:14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范杨陈恬李晓春吴艳周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新疆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黄梅戏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梅前辈
《黄梅戏艺术》2024年第2期92-93,共2页
程积善(1896-1968年)安徽贵池人。少时学工,18岁加入当地农村黄梅戏班社,以卖艺糊口。初习花旦,表演传统的生活小戏,深受观众的欢迎。在演出中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提高技艺,博得“江南花旦,唱不过程积善”的赞誉。27岁时,身体高大发胖,...
关键词:黄梅戏 虚心求教 花旦 班社 程积善 安徽贵池 小戏 老生 
皖南目连戏研究述评
《黄梅戏艺术》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孟威 
2021年度安徽高校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的石台目连戏研究(YJS20210103)。
目连戏历史上可追溯至宋杂剧形式,地理上活跃在中国南北各地。朱恒夫教授曾提出皖南目连戏是一处重要的集散地,仅在皖南地区发现的目连戏班社广泛分布于祁门、歙县、石台、贵池、青阳、南陵、旌德、郎溪等地,且与周边地区密切交流。
关键词:目连戏 皖南地区 班社 宋杂剧 集散地 
安庆弹腔班社活动考略
《黄梅戏艺术》2021年第3期4-11,共8页汪同元 
戏曲班社简称戏班,是进行戏曲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团体,是一个剧种成熟发展的平台和重要标志。“安庆弹腔”(简称“弹腔”,后被称为“徽调”)的班社,为中国戏曲的繁荣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在现今的戏曲文献中,流遍全国大部分省市城乡的...
关键词:戏曲班社 徽班 弹腔 戏曲文献 中国戏曲 戏曲艺术 安庆 剧种 
梨园佳弟子 无石不成班——怀宁民间班社发展现状
《黄梅戏艺术》2014年第3期79-81,共3页何凤转 
怀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是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又有“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之说两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关键词:民间文化艺术 弟子 梨园 现状 班社 文化源 文化部 戏曲 
从几个绵延百年的民间班社看怀宁县黄梅戏发展薪火相传被引量:1
《黄梅戏艺术》2011年第3期55-57,共3页张亭 
黄梅戏之乡的怀宁县,在清朝初期就出现了石牌艺人程福香建立黄梅戏班,历练四任班主,绵延一百几十年。首任班主程福香(1670—1745),原来是弹腔(即徽调)宜庆班武生演员,后弃徽调从怀腔(即黄梅戏),于康熙中晚期创办黄梅戏(时...
关键词:黄梅戏 怀宁县 绵延 班社 民间 清朝初期 武生演员 戏班 
岳西县黄梅戏班社研究(二)——[葛大权班]与王浣溪“观戏诗”被引量:1
《黄梅戏艺术》2010年第4期40-42,共3页汪同元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今岳西县五河地区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一个黄梅戏名伶率班闯入五河这块岳西高腔的领地,不但获得成功,还改变了当地的戏曲文化生态环境,颠覆了当地文化人的思想行为,导致岳西高腔在当地一蹶不振衰落2...
关键词:黄梅戏 岳西县 诗篇 班社 文化生态环境 思想行为 大别山区 文化人 
岳西县黄梅戏班社研究——黄梅戏探源之一
《黄梅戏艺术》2009年第4期42-45,共4页汪同元 
引言 班社,又称戏班,旧时对戏剧(主要是戏曲)演出团体的称谓(今称剧团),既是进行戏剧创作与传播的活动平台,也是剧种存在的硬性标志之一。对戏班成员、艺术活动进行研究,是探讨剧种传承史与发展史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岳...
关键词:黄梅戏 岳西县 班社 戏剧创作 演出团体 艺术活动 历史轨迹 发展史 
琚光华与“双喜班”被引量:1
《黄梅戏艺术》2009年第3期41-42,共2页徐启仁 徐雷 
黄梅戏历史不算长,现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许多艺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琚光华老先生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他组建的“双喜班”行走江湖近三十年,长盛不衰,成为黄梅戏著名班社。在风雨飘摇、险象环生的年代,“双喜...
关键词:黄梅戏 艺人 剧种 班社 
怀宁县早期黄梅戏演员和班社被引量:3
《黄梅戏艺术》2003年第1期29-29,共1页张亭 
关键词:怀宁县 早期黄梅戏演员 班社 戏剧史 人物介绍 
淡淡秋色冷 浓浓黄梅情——方集富自述被引量:1
《黄梅戏艺术》2002年第4期40-43,共4页洪中为 
关键词:黄梅戏艺术 京剧 道教音乐 平剧 戏曲 宗教音乐 黄梅调 伴奏曲牌 王少舫 班社 说唱音乐 唱腔 民众剧团 道教艺术 黄梅戏音乐 安徽 安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