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剧

作品数:291被引量:8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惠雁冰任荣魏莉李惠莉黄艾仁更多>>
相关机构:延安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乱世传奇、英雄塑造与时代际遇——“孤岛”时期《野叟曝言》的戏、影改编
《当代电影》2024年第11期49-56,共8页秦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产业史(1905—1949)”(项目编号:21BC049)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发掘、整理与资源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8ZDA262)阶段性成果;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生电影史教学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编号:JGKT23_C045)阶段性成果。
《野叟曝言》是清代文人夏敬渠所著长篇小说,塑造了文素臣这一英雄形象。“孤岛”时期,该小说部分章节先由朱石麟改编为平剧连台戏,后由合众影片公司拍摄为系列电影,均成为“孤岛”现象级的戏曲和电影作品。由于大众趣味和商业操作,改...
关键词:《野叟曝言》 《文素臣》 古装片 平剧 
延安时期的平剧革命——以延安平剧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黄晓丹 李景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研究”(23AKS003)
延安文艺整风初期,新组建不久的延安平剧研究院存在脱离群众实际、专业水平不高、工作使命感不足等问题,不能适应抗战文艺服务大众、宣传大众的需要。延安平剧研究院在文艺工作根本方针的指导下逐步探索出理论学习和送戏下乡紧密结合、...
关键词:平剧改革 延安平剧研究院 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戏曲花脸扮相与表演研究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4期7-9,共3页石金生 
花脸又称净角,与生、旦、丑共同构成我国戏曲中的四个行当。花脸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通过图案化的脸谱塑造人物角色、表现人物性格,进而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探讨了花脸在戏曲中的艺术地位,从造型和脸谱以及人物形象展现出...
关键词:平剧 花脸 扮相 表演 
从平剧改造看延安时期戏剧运动的“人民”路线
《当代戏剧》2022年第6期65-67,共3页宋珊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延安时期人民戏剧理论的建构与传播研究的成果之一。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1)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还指出:“...
关键词:戏剧运动 新民主主义文化 文化工作者 延安时期 地方戏 平剧 乡土性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创造一条新的途径:《平剧旬刊》与大后方旧剧的救赎之路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81-91,共11页张志全 康传梅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戏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2018YBKZ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川剧理论批评史研究”(19BB02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川剧理论批评史研究”(19SKGH074)。
关于“旧剧”的论争发端于晚清的维新思潮,并伴随着社会革命的演进而不断深化,抗战局势以及特殊的文化语境,将“旧剧改革”引向更为复杂的层面。在大后方,以《平剧旬刊》为中心,形成一个由京剧票友、剧作家、剧人组成的群体。他们一方...
关键词:旧剧改革 大后方 戏曲现代化 《平剧旬刊》 
田汉与平剧宣传队
《档案天地》2022年第10期21-22,16,共3页吕传彬 
1938年初,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在周恩来鼓励下,郭沫若到武汉主持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帮助下,“三厅”团结了大批爱国文化人,积极地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戏剧家田汉,在该厅负责戏剧方面的领导工作,开办了歌...
关键词:第三厅 抗日救亡运动 田汉 抗战歌曲 周恩来 郭沫若 宣传队 
刘菊禅的平剧发展思想与传播策略
《中国京剧》2022年第5期83-89,共7页李梦婷 
民国中后期,社会各方面激烈变动,传统文化艺术正被时代的洪流所冲击,即使是当时被认为是国剧的平剧也未能避免,有人认为平剧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危机,已日薄西山。而身处平剧发展重镇——上海市的刘菊禅先生,兼备平剧演员、教师、研究...
关键词:传媒工作者 传统文化艺术 传播策略 民国中后期 国剧 平剧 发展与传播 剧坛 
宛平剧场改扩建工程
《建筑实践》2022年第5期82-88,共7页 周峻 尹澎 袁兆运 居炜 周游 曾刚 李昊翔 王恒 廖述龙 
宛平剧院毗邻东安公园,眺望滨江岸线,交通便利,位置得天独厚。它与周边星罗棋布的上海京剧院、昆剧团、沪剧院、越剧院等形成传统戏曲艺术片区。新的宛平剧院在1988年的原址上建设,总建筑面积29,281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853m^(2),...
关键词:上海京剧院 传统戏曲艺术 地下建筑面积 小剧场 文化交流中心 改扩建工程 宛平 
论延安平剧研究院的“旧剧改革”
《艺术评鉴》2022年第4期155-161,共7页巩秀琴 
延安平剧院的旧剧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完成的,是为了更好的组织教育民众,利用群众和工农阶级对旧剧进行改革,继而鼓舞群众对抗战的信心。旧剧改革的目的是为提高大众文化水平,若要提高文化就要先普及,就要扎根群众,以群众视...
关键词:平剧改革 延安文艺座谈会 群众路线 政治革命性 
平剧《三打祝家庄》的缘起、改编与版本之争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4期56-68,共14页惠雁冰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21&ZD260)的研究成果
作为延安时期平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成果,与中央党校俱乐部推出的《逼上梁山》相比,由延安平剧研究院主创的《三打祝家庄》②,其创作意识更为自觉,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应答关系更显明朗,呼应阶段性政治工作的诉求更趋强烈。但其在创作...
关键词:三打祝家庄 《逼上梁山》 中央党校 创作意识 经验探索 延安时期 深刻教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