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舫

作品数:206被引量:3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韦京东冯冬朱志恒黄雁沈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集邮》《文化艺术研究》《中华艺术论丛》《戏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梅戏艺术与长江文化的交互构建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32-32,共1页江爱华 
黄梅戏作为地方戏,从民间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学术界根据黄梅戏老艺人的口述史证实该剧种最早出现在清朝咸丰年间,至今不过区区百余年,但黄梅戏却是群众基础最好、最为活跃的地方剧种。黄梅戏前贤王少舫说“黄梅戏是吃百家奶长大的,...
关键词:黄梅戏艺术 地方剧种 民间小戏 王少舫 老艺人 地方戏 口述史 
安徽黄梅戏传统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实践探究
《剧影月报》2024年第5期101-103,共3页程慧 
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安徽黄梅戏传统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AH050164。
黄梅戏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深深扎根于安徽这片土地,并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喜爱。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表演大师凭借他们的卓越才华,在人物塑造、唱腔与舞台表演等方面推陈出新,使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美育 实践探究 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 黄梅戏艺术 严凤英 王少舫 
学习王少舫先生艺术的心得
《黄梅戏艺术》2024年第3期93-94,共2页欧阳可 
作为一名95后的青年黄梅戏演员,在我刚开始学习黄梅戏的时候,总想着王少舫先生是黄梅戏界的泰斗级人物,小生、老生、花脸等行当都演得极好,唱做俱佳,不是我这样资质平平的年轻后辈可以望其项背的。因而,那时候的我虽对他心怀敬仰,但却...
关键词:王少舫 黄梅戏 花脸 泰斗级 老生 小生 
京剧与黄梅戏表演进程
《新世纪剧坛》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曹姝珺 
黄梅戏艺人擅于从各种艺术样式中汲取养分为己所用,正如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所言:“黄梅戏肚子大,善于吸收营养,丰富自己的表现力”~[1]。黄梅戏在身段、唱腔和伴奏等方面均受到京剧的影响,京剧表演作为中国戏曲表演的最高范式,无疑...
关键词:戏曲表演 王少舫 黄梅戏 京剧表演 艺术样式 伴奏 身段 表现力 
浅议严凤英、王少舫的黄梅戏声腔艺术
《黄梅戏艺术》2023年第3期20-25,共6页精耕 
该文为精耕老师应邀在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授课时的讲座稿。在准备撰写这篇讲稿的时候,我想起了原安徽省文化厅老厅长蓝天先生,他领导黄梅戏工作多年,对黄梅戏的发展做了很多的贡献。
关键词:黄梅戏 王少舫 严凤英 声腔艺术 安庆市 安徽省 
丁俊美:黄梅戏第一次走出国门
《江淮文史》2023年第4期92-98,共7页张瑾 程诗怡 
1953年10月,成立不满一年的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参加了第三届赴朝鲜慰问演出。其中,演员9人:王少舫、潘璟琍、丁紫臣、马元玲、纪延龄、潘霞云、丁俊美、查道骧、沈贤志。乐师6人:王文治、王文龙、洪声、凌祖培、高树堂、檀永武。化妆、服...
关键词:黄梅戏剧团 王少舫 王文治 慰问演出 潘璟 华东区 王文龙 副团长 
浅谈黄梅戏《女驸马》中刘文举的人物塑造
《黄梅戏艺术》2023年第2期91-92,共2页戢东 
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刘文举这个角色,是我演的第一个老生行当戏,平时习惯于小生行当的表演,这个角色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挑战。接到剧本之后,看了几遍,然后又找到王少舫老师演的版本视频,进行反复观摩。
关键词:刘文举 黄梅戏 王少舫 《女驸马》 人物塑造 老生 行当 小生 
浅谈黄梅戏表演之人物形象塑造--以《天仙配》董永为例
《黄梅戏艺术》2023年第1期89-91,共3页卢宇 
《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剧目之一,五十年代改编为电影,经严凤英与王少舫演绎,从此声名鹊起,董声海内外,其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成为脍炙人口的戏曲唱段之一,如今,《天仙配》更成为每个剧团必演的保留剧目。
关键词:《天仙配》 人物形象塑造 黄梅戏 王少舫 严凤英 戏曲唱段 保留剧目 五十年代 
论京、黄合演与黄梅戏生行表演体系的形成--以王少舫的戏曲表演艺术为例?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22年第4期189-201,共13页江爱华 
2021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项目“黄梅戏表演美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CX150)阶段性成果。
黄梅戏艺人善于实行“拿来主义”,把不同剧种的技艺巧妙地融合到黄梅戏表演之中,如黄梅戏旦行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在保持该剧种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基础之上,借鉴和吸收昆曲、越剧、川剧、评弹等诸多声腔艺术,使黄梅戏旦行的身段唱腔保留了...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 表演体系 黄梅戏 王少舫 严凤英 旦行 声腔艺术 评弹 
黄梅前辈——马维喜
《黄梅戏艺术》2022年第3期94-94,共1页
马维喜(1913一1981年)回族,安庆市人,黄梅戏净角。原是码头工人,师从柯剑秋学艺,一面做工,一面搭班演戏。解放后,与丁永泉、潘泽海等在安庆民众剧院同台演出。1954年王少舫调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由他接任剧院主委;1956年2月剧院转为国...
关键词:黄梅戏剧团 同台演出 王少舫 丁永泉 码头工人 净角 副团长 净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