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证

作品数:28被引量:13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沈金美周蕙萌方平楚厉兰娜李端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河北中医》《环球中医药》《辽宁中医杂志》《河南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文献与清代医案的半夏泻心汤证因机辨析被引量:3
《世界中医药》2023年第20期2918-2923,共6页周冉冉 罗亚敏 李伊然 李冉 杨凤 李芊芊 陶晓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09200,2019YFC1709201)。
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古往医家对此方论述颇丰,辨证论治而取效于临床。每首方剂皆有其相应的证机,病机作为疏通中医古今异病同治的枢纽,贯穿于病脉证并治动态诊疗全过程。现通过梳理历代半夏泻心汤的理论文献,研究清代医...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病因 病机 医案 文献 清代 分析和编辑软件 生物信息分析 
半夏泻心汤证“木乘土”病机探析被引量: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12期1932-1933,1937,共3页邓菊 马俊杰 王紫薇 周春祥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半夏泻心汤现广泛用于治疗以“痞、呕、利”为主证的脾胃中焦病症,目前对于该方的病机认识仍较多停留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中焦痞塞。笔者在《伤寒论》相关条文的启发下,从五脏的生理病理联系、方义配伍、煎煮方法、近代医家的临床运...
关键词: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土虚木乘 抑木扶土 
从肠道菌群论半夏泻心汤证治被引量:4
《河南中医》2022年第3期328-330,共3页陈威辛 窦志强 丁丽丽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中医药立项科研课题项目(GZK-2018-068)。
半夏泻心汤证由虚、寒、热三证组成。虚主要为脾胃运化水湿能力减弱,气属阳,脾气虚,则脾阳不足,寒从内生,形成中焦虚寒证。肠道菌群紊乱,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则细胞因缺乏能量致功能受损,表现为脾气虚。另外,肠道菌群紊乱,有益菌减少,...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证 半夏泻心汤 肠道菌群 《伤寒论》 张仲景 
针灸治疗半夏泻心汤证理论初探
《中医药导报》2020年第16期209-210,220,共3页张重阳 安荣荣 苑文佳 孟言 潘婷 李亚楠 许德皓 白鹏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Z141107001814050)。
从分析半夏泻心汤证的病位、病机入手,结合经络腧穴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特性及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从理论层面上探讨针灸治疗半夏泻心汤证的可行性,认为针灸虽与中药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发现...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证 伤寒论 病位 病机 针灸 
浅析半夏泻心汤古今应用被引量:4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年第17期852-856,共5页沈沉 
尽管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腹泻等,但研究表明本方在其他系统疾病中也能收获良好的疗效.通过查阅中医古籍、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本文对半夏泻心汤的历代记载和当代应用进行综述,发现符合脾胃不和、寒...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溯源 方义分析 半夏泻心汤证  当代应用 
从正邪交争探析半夏泻心汤证寒热错杂的形成机理被引量:4
《环球中医药》2020年第8期1394-1396,共3页周易 王珂 郑里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531);江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GJJ18064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1BAB205223)。
人体正邪斗争具有一般规律,正邪双方根据相对力量的强弱而不断发生着消长盛衰变化。本文总结了正邪交争产生人体的寒热征象,并详细论述了痞证的形成过程,深入挖掘半夏泻心汤证寒热错杂的形成机理为寒热交争处于相对平衡态。其病因为里...
关键词:正邪交争 寒热错杂 半夏泻心汤 病机 转归 
半夏泻心汤证考被引量:3
《河南中医》2019年第6期817-820,共4页刘雅倩 韩新 张妙芬 江宇宁 余洁英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5A030310357)
历代医家对少阳证误下后的痞证治疗宜半夏泻心汤,不宜小柴胡汤的研究较多。成无己和柯琴从痞证病位的分析比较深入,小柴胡汤用于病位在半表半里之证,半夏泻心汤用于病位比半表半里更深的部位——心下。陈修园从六经病位的角度解释了痞...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痞证 《伤寒论》 小柴胡汤 张仲景 
“胃强脾弱”考证被引量:5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洪靖 王鹏 陆瑶瑶 刘怡婧 李董男 
2016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005)
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胃强脾弱证中涉及的"胃""脾弱"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对胃强脾弱证之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进行系统探究。认为古之"胃强脾弱"的病机是肠热脾约,属麻子仁丸证;今之"胃强脾弱"的病机是胃热脾虚,属半夏泻心汤证。
关键词:胃强脾弱 麻子仁丸证 半夏泻心汤证 考证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阐释半夏泻心汤证病机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6-7,共2页李明 丁艳亭 王新佩 
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是心胃气机升降失常,即以胃气不足为先决条件,以汗、吐、下重虚中焦为诱因,以胃气不降、心火上炎为表现形式。因此该方证之病机为胃寒心热。
关键词:心胃相关 半夏泻心汤 痞证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新解被引量:9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12期1392-1393,共2页张兴涛 张伶燕 余瀛鳌 
半夏泻心汤证之病机历代医家众说不一,其中清·医家柯韵伯"寒热之气互结"之说影响最广,后有"脾胃湿热"、"脾寒和胃热互结"等观点。笔者认为"寒热之气互结"、"脾胃湿热"、"脾虚和胃热互结"在理论上难以理解,结合脾胃之生理功能、生理特...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 清浊相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