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钓

作品数:266被引量:7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玉山何玉朱双一周之涵边烨更多>>
相关机构:龙岩学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战后台湾地区左翼知识分子精神史一探--以陈映真和刘大任的精神关联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2期177-186,共10页李勇 宋硕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陈映真评传”(17BZW158);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般项目“作家进课堂与‘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2019SJGLX176)。
陈映真与刘大任在战后台湾地区左翼知识分子群体中具有典型性。二人早年相识,曾因共同的左翼理想而患难与共,但不同的生命遭际乃至性格差异使他们错身而过,不过因为二人都怀抱对美好社会的理想,这也使他们并未彻底远离。陈、刘跨越半个...
关键词:陈映真 刘大任 左翼 保钓运动 理想主义 
战后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精神史一探——以陈映真和刘大任的精神关联为中心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7期124-137,共14页李勇 宋硕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陈映真评传”(17BZW158);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般项目“作家进课堂与‘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2019SJGLX176)。
陈映真与刘大任在战后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群体中具有典型性。二人早年相识,曾因共同的左翼理想而患难与共,但不同的生命遭际乃至性格差异使他们错身而过,不过因为二人都怀抱对美好社会的理想,这也使他们并未彻底远离。陈、刘跨越半个世纪...
关键词:陈映真 刘大任 左翼 保钓运动 理想主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保钓叙事被引量:1
《台湾研究集刊》2020年第2期91-101,共11页周之涵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保钓运动影响下台湾文学思潮的转折、发展及演进研究(1970-2020)”(20XJC751007);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6ZDA138)。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保钓叙事,在新自由主义等历史语境影响下,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否定性思潮。保钓运动的多重面向和丰富意涵,被极大地限制在后保钓时代的精神困境之中,成为反思、怀疑甚至否定的对象。以张系国《昨日之怒》为主要...
关键词:保钓运动 保钓叙事 《昨日之怒》 新自由主义 
保钓后“祖国行”作品中的“新中国”形象与认同——以叶嘉莹、蒋彝、赵浩生、李蓝等为例被引量:6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第5期25-40,共16页朱双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台湾左翼文学史论研究”[编号:15BZW173]成果之一
一、'祖国行'作品出现的背景及其特殊意义由于冷战与内战造成的两岸对峙,1950年后全世界华人分处于基本隔绝的东、西方阵营。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有关中国大陆的信息,也许仅是报刊记者的胡编乱造、严重失实的'回忆录',文学作品中天马...
关键词:叶嘉莹 “文革” 台湾民众 精神面貌 旧中国 刘大任 “四人帮” 保钓运动 陈映真 两岸统一 兴发感动 
从留学生到新移民: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历史变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8期26-34,94,共10页周之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6ZDA138);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台湾中的巴蜀形象塑造与建构研究”(2018BS37)
海外华文文学史上有三个较为突出的创作高峰,一个是六七十年代从台湾出国留学而产生的留学生文学。其中,留学生文学在1970年前后有个明显的转变,而保钓运动是促使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以1970年的保钓运动为界,可将留学生文学分为早...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 留学生文学 保钓运动 新移民文学 
“海外五四运动”的精神屐履:左翼保钓台湾留美学生文学叙事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9-30,共12页常彬 邵海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以降中国文学的朝鲜书写(13BZW141);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美援朝文学及1950年代中国报刊漫画的美国形象"(HB16WX017)
左翼保钓台湾留美学生文学叙事存在三重主题:土地心结、理想动摇、价值确认。反复出现的土地意象与中国形象相互重合,寄托着保钓运动兴起的爱国初衷;对文革真相的探寻记录下保钓分子理想动摇的片刻,传递大洋彼岸的历史反思;保钓运动精...
关键词:台湾留美学生 左翼保钓 精神屐履 祖国认同 
失败的潜能:关于钓运的文学反思被引量: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1期37-45,共9页张重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
作为一个思想史事件,保钓运动的兴起、衰落和延伸不断产生精神上的能量,影响着海内外华人对自我生存、社会状况和世界局势的理解。关于钓运的书写,则是使得其精神价值延续不息的重要途径。其中,保钓文学的出现引人关注,可谓这场运动的...
关键词:保钓运动 保钓文学 海外华人 台湾社会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28-135,共8页刘玉山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民间‘保钓’运动史研究(1970-2014)"(14CZS020)
20世纪70年代初海外保钓运动发生后,台湾当局制定了"栽赃大陆,口头说服"的策略以对保钓留学生进行"疏导",但整个"疏导"过程存在三个方面的"不一致":负责"疏导"的工作人员素养与留学生期望值的不一致,"外交部"长官与"驻外大使"心理急切...
关键词:保钓运动 台湾当局 钓鱼岛 海外留学生 两岸关系 民族利益 中日关系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科创立前史——“保钓”后旅美华人的“新中国”认同热潮与文学交流被引量:7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3期16-36,共21页朱双一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和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项目号:16ZDA138)的阶段性成果
1970年代初台港留美学生发起的"保钓运动"向"中国统一运动"转化以及中美关系缓和等,促成了包括保钓人士以及著名学者杨振宁、何炳棣等在内的大批旅美华人学者、作家访华。他们在与旧中国的纵向对比上见出了新中国改天换地的巨大变化和成...
关键词:旅美华人 新中国认同热潮 华文文学学科创立前史 
保钓运动向中国统一运动的演化及其深远影响
《东南学术》2017年第3期203-210,共8页周之涵 朱双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台湾左翼文学史论研究”(项目编号:15BZW173)
1970年代初,为抗议美日两国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私相授受,海外华人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运动(简称保钓运动)。这场运动自1970年秋冬之际始,经历了酝酿、兴起和高潮的过程。由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介入和运作,原本朴素的爱国主...
关键词:保钓运动 中国统一运动 和平统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