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丘遗址

作品数:199被引量:690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袁靖吕鹏贾笑冰金英熙李子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远行有困难?不如来场城市“微旅行”
《东北之窗》2022年第1期60-61,共2页周兴(文/图) 
相较千里迢迢去遥远的地方看风景,不如发现身边的美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微旅行",在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的日子里,显得更加方便又轻松。"微旅行"让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把一处景点、一个街区、一项主题慢慢游、细细品,深度游出不同的味道...
关键词:早期文明 辽南地区 贝丘遗址 博物馆 常态化 旅行 馆藏品 大连地区 
数字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2020年第9期6-6,共1页
8000今年5月末,浙江省余姚市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井头山遗址是浙江境内首次发现的,也是中国沿海地区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比河姆渡文化还要早1000年。
关键词:河姆渡文化 浙江省余姚市 考古发掘 宁波地区 中国沿海地区 贝丘遗址 
试论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的蚌器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胡章华 
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蚌器以蚌刀为主,分三型七式,次为蚌铲,其他种类较少。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采集、打制、磨制和钻孔,早、晚期总体变化不明显。其功能和石器、骨角器等互为补充,是原始居民重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这一时期贝类文化大...
关键词:贝丘遗址 蚌器 制作工艺 功能 生计方式 
浅谈东莞粥品的文化渊源
《黄金时代(下半月)》2017年第5期65-65,共1页韦樊杰 
《古历考》说“烹谷为粥”由黄帝始创。东莞市虎门村头贝丘遗址出土的夹沙陶器,多用于煮粥。
关键词:东莞市 文化渊源 贝丘遗址 
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9
《考古》2009年第5期16-25,I0001,I0002,共12页金英熙 贾笑冰 
2006年和2008年对辽宁长海县小珠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20余平方米,发现8座房址、10个灰坑、10座野外灶址和数十个柱洞。出土遗物以石器、陶器和骨器为主。小珠山遗址可分为五期,其中陶器演变特征最为明显。该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
关键词:辽宁长海县 小珠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辽东半岛 贝丘遗址 
从考古资料看先秦时期山东半岛先民的海洋经济生活被引量:1
《文博》2007年第6期16-21,共6页陈杰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先秦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更大.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洋为原始先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盐资源、滩涂资源,是沿海居民得以生存下来的重要物质保障.……
关键词:贝丘遗址 胶东地区 遗物 遗迹 胶东半岛 海盐生产 盔形器 先民 先秦时期 先秦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的贝丘、积石冢与大石棚文化被引量:1
《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王禹浪 崔广彬 
辽东半岛地区的先史文化,存在着三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一种是分布在沿黄海、渤海沿岸的山丘或崖壁上的贝丘遗址,一种是用石块有规则的砌成台阶形的积石墓(又称积石冢),此外,还有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大石棚文化。这三种文化的历史绝对...
关键词:辽东半岛 贝丘遗址 神秘色彩 年代 文化现象 历史意义 石块 理解 规则 现实意义 
《考古》1997年1—12期总目索引被引量:2
《考古》1997年第12期91-96,共6页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考古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物考古 考古调查 发掘简报 贝丘遗址 二十年 博物馆 中国考古学 出土 
本刊1995年1—12期总目索引
《考古》1995年第12期1147-1152,共6页
关键词:省博物馆 发掘简报 文物考古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 贝丘遗址 考古学 出土 文物保护 
海南与两广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被引量:2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114-117,共4页王亦平 贺务云 
关键词:海南岛 史前文化 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洞穴遗址 两广 大石铲 文化遗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