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品

作品数:1560被引量:1342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游庆桥吕军吕友付瀛莹田名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技发展听我说
《少先队小干部(综合版)》2025年第3期30-33,共4页梅熙雨 宫一凡 嵇婷(指导) 魏晓敏(指导) 蔡骏诚 王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博物馆藏品留住了丰富多样的时代记忆。它们或许是一个印章、一块表,又或是一本笔记……让我们聆听红领巾讲解员的讲述,共同探寻科技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 车轮滚滚 讲解员 红领巾 丰富多样 时代记忆 科技 
明末清初青花瓷人物题材的世俗表达——以广东省博物馆藏品为例
《文物天地》2025年第2期70-76,共7页刘叶枝 
广东省博物馆藏有数量可观的明末清初人物纹饰瓷器,多出自景德镇民窑,画工多为民间画师,纹饰有民间趣味,题材、绘画风格具有通俗性。通过这些瓷器上所绘诸如山水人物、释道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女性形象等人物纹饰,可一窥这...
关键词:明末清初 青花瓷 人物题材 广东省博物馆 
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文摘》2025年第4期124-127,共4页宋睿 赵聪 黄安琪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博物馆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探索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其中,藏品信息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藏品管理系统的建设则是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文章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
关键词:博物馆 藏品信息管理 藏品管理系统 数字化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保护
《炎黄地理》2025年第2期128-130,共3页加华多杰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在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进步,博物馆越来越重视藏品管理与保护。藏品保护不仅是物质上的保护,还涉及文化的传承和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博物...
关键词:文化遗产 博物馆藏品 保护与管理 藏品保护 管理与保护 科学管理 多种可能性 重要载体 
大数据时代博物馆藏品数据管理的使命与挑战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5年第3期49-53,共5页夏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革,博物馆藏品数据管理面临新的使命与挑战。文章对博物馆藏品数据管理在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使命与目标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博物馆业务场景,对数据质量、资源利用、管理协作等方面所面临...
关键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 大数据 数据开放 
英国中小型博物馆社区服务功能拓展启示:藏品、社区和可持续
《文博》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张穆之 
本文介绍了英国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背景,并基于在达科勒姆博物馆的实习经历,从藏品、策展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探讨博物馆面临资源和运营困境时的应对策略。围绕“藏品、社区、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该博物馆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并取得了突出...
关键词:英国博物馆 中小型博物馆 博物馆藏品 新博物馆学 社区博物馆 
华人医家梁觉玄海外中医药事迹探略——基于中医西学博物馆藏品考察
《中医药文化》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张树嵩 祁苑红 吴凯 
华人医家梁觉玄自幼随父研习岐黄医术,又深受澄江学派多位传人影响,是现当代中医药海外传播的代表人物。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学博物馆设有梁觉玄纪念廊,展示其照片、名片、资格证书、海外行医相关报道的报纸剪报等藏品。通过考察这些藏...
关键词:梁觉玄 中医 针灸 海外 传播 
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应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炎黄地理》2025年第1期148-150,共3页王涛 
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手段,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主要从藏品数字化对博物馆发展与观众参展的重要性,如何建立数字藏品档案信息系统以及如何做好系统的更新、完善,怎么做好数字化展示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在...
关键词:数字化应用 数字化展示 信息系统 博物馆藏品 藏品数字化 文化遗产 发展的必由之路 保护与传承 
对山丹艾黎纪念馆藏品征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东方收藏》2025年第1期134-136,共3页陈琴 
藏品是纪念馆一切业务工作的基础,而藏品征集则是纪念馆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山丹艾黎纪念馆作为中国研究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馆藏数量最多、主题内容最丰富、品类最全的专题性人物纪念馆,收藏和展示路易·艾黎在华60年为中国革命和国...
关键词:山丹艾黎纪念馆 藏品征集 思考与建议 
玑衡抚辰仪——北京天文馆藏品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张鑫 
1744年,乾隆皇帝下令钦天监按照浑仪的制度、西法的刻度铸造一架新仪,由传教士戴进贤、刘松龄设计监制,于1754年竣工,乾隆帝将其命名为“玑衡抚辰仪”。与传统浑仪相比,玑衡抚辰仪减少了地平圈和黄道圈,只保留赤道坐标系统,在窥衡中安...
关键词:北京天文馆 玑衡抚辰仪 钦天监 浑仪 传教士 地平圈 观测精度 乾隆皇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