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诠释学

作品数:82被引量:11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成中英李翔海王治东潘德荣管月飞更多>>
相关机构:美国夏威夷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缅怀成中英先生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金春峰 
成中英先生(1935年11月至2024年7月)是著名美籍华人学者、世界著名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西比较哲学、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等领域用力颇深,本体诠释学是其最富有创建性的思想之一。成中英先生学术贡献广泛,...
关键词:成中英 学术贡献 哲学学会 本体诠释学 美国夏威夷 创建性 世界化 美籍华人学者 
怀念成中英先生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5期74-76,共3页丁四新 
成中英先生是易学大家、著名哲学家和第三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本体诠释学和中国管理哲学两个方面。北京时间2024年7月3日,成先生病逝于夏威夷檀香山。消息传来,华语世界无不为之悲恻,哀悼怀念。
关键词:成中英 中国管理哲学 本体诠释学 夏威夷 檀香山 哲学思想 怀念 
论孔孟的“本体诠释”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12期49-59,共11页成中英 
通过对近四十年来中国内地“中国诠释学”发展的考察,本文认为“中国诠释学”要基于对中国经典的本体与经典文字的认知加以发抒和重建。中国诠释学不能不实际地考察中国重要经典,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法诸家甚至西方经典。以此对意...
关键词:本体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 中国经典诠释 本体 理解 
论孔孟的“本体诠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2期35-36,共2页成中英 
本文从中国哲学渊源和理论建构探讨所谓“中国诠释学”的理解问题,揭示何以“本体诠释学”是“中国诠释学”的根源性建构。“诠释”和“阐释”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思考中当然是存在的。但它并没有形成客观的研究体系,是有待现代中国哲学...
关键词:哲学渊源 本体诠释学 思想者 根源性 建构探讨 
董仲舒《士不遇赋》的易学思想——以本体诠释学的认知模式探析
《衡水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罗惠龄 
众所皆知的一代儒学宗师董仲舒,其议人事、论天道、释《春秋》,无不以《周易》哲理作为具象思维的准绳,晚年所作的《士不遇赋》体现身逢盛世却怀才不遇的落寞超脱。今以成中英先生提出的“本体诠释学”中的观、感、思、悟、通五种认知模...
关键词:董仲舒 《士不遇赋》 《周易》 成中英 本体诠释学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被引量:3
《学术月刊》2023年第10期5-14,共10页成中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诠释学辞典编纂与中国诠释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20&ZD029)的阶段性成果。
自创建“中国诠释学”的问题提出,迄今为止这一概念仍然处在内涵模糊、所指不清的状态,因而我们有必要追问何谓“中国诠释学”。“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诠释是把过去的语言意义融入现在的语境之中,或把现在的感受融入过去的语言...
关键词:中国诠释学 诠释 本体诠释 经典诠释 本体诠释学 
论“本体诠释学”与“中国诠释学”的内在关联被引量:4
《哲学分析》2023年第4期48-61,196,197,共16页 
“本体诠释学”是“中国诠释学”最早的建构。对此,尤其要对“诠释”一词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区别“诠释”和“解释”,以避免概念上的混淆。不能假设“中国诠释学”已经存在。“诠释”的现象在中国思考中并没有形成客观的研究体系,有待现...
关键词:本体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 经典诠释 本体 诠释 论孟 易传 
论孔孟的“本体诠释”被引量:2
《哲学研究》2023年第6期44-55,126,127,共14页成中英 
通过对近四十年来中国内地“中国诠释学”发展的考察,本文认为“中国诠释学”要基于对中国经典的本体与经典文字的认知加以发抒和重建。中国诠释学不能不实际地考察中国重要经典,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法诸家甚至西方经典。以此对意...
关键词:本体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 中国经典诠释 本体 理解 
儒学为何不可以转化为基督教?--诠释性转化限制考辨
《国际汉学》2023年第1期5-16,155,共13页 彭萍(译) 
本文讨论利玛窦运用基督教神学诠释古典儒学的有效性和意义。利玛窦的诠释使得一些中国文人皈依了基督教,但算不上成功,因为其做法最终导致了“礼仪之争”。此前少有学者从哲学角度讨论过利玛窦失败的原因。本文指出,讨论皈依基督教必...
关键词:基督教 儒学 上帝 伦理 本体诠释学 
成中英易学思想探源
《国学学刊》2022年第1期20-27,138,139,共10页李安泽 
在当代哲学家中,成中英以重视易学研究而著称。他首创易学源头说,为中国哲学史别开新局。成氏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易经哲学,又援引、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易学,开创了现代易学研究的新范型。成氏主张,易学是“易的本体论”和...
关键词:易学本体论 易学方法论 本体诠释学 易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