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附援引

作品数:19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启成黄春燕陈新宇王熠珏李贵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学杂志》《青海社会科学》《昆明学院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刑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法律史视角下比附援引的现代化路径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117-119,共3页孙振宇 
"比附援引"是中国古代"断狱"不可或缺的指导思想,《1997年刑法》彻底废除了类推原则。某些学者武断地将比附援引与类推原则二者彻底等同,同时将比附援引与类推原则一并移除。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比附援引在中国刑法史中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关键词:比附援引 历史演变 类推原则 罪刑法定 
中国古代罪刑法定之辨——从“断罪引律令”展开被引量:1
《昆明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52-58,71,共8页王熠珏 
学界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罪刑法定的研究,大多陷入"西方有,中国也有"命题预设,或是受制于"现代化叙事"的桎梏,缺乏一种珍视传统却不抱守残缺的研究。反思以往的研究进路,以"断罪引律令"作为切入点:当断罪有正条时,依法裁判虽是中国古代...
关键词:中国古代司法 罪刑法定 断罪引律令 比附援引 
比附援引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对于重构我国现代类推制度的启示被引量:4
《河北法学》2016年第2期189-200,共12页白雪峰 陈加奎 
比附援引制度用于应对刑律没有明文规定某一行为如何定罪量刑,但是刑事司法实践中又需要对此行为施以相应的刑罚而设置。此制度为中华法系一大特色,从隋朝正式建立到清末沈家本等人参酌西律力主罪行法定原则而废除,期间有一千三百多年...
关键词:比附援引 断罪无正条 法律解释 法律漏洞 
中国古代“判例法”省思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128-131,共4页王熠珏 
每当论及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罪刑法定之时,比附援引就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学界曾将古代司法中的比附视为任意比附、任情擅断,缺乏一种对其既赋以同情之理解、亦不避其缺陷的理性思考。从比附援引的运作原理与英美判例法中遵循先例原理...
关键词:罪刑法定 判例法 比附援引 
中国传统法中的罪刑法定省思
《研究生法学》2014年第2期74-81,共8页王熠珏 
关于中国传统法中是否存在罪刑法定原则,学界对此大致分为肯定说、否定说和其他说。各派学说都能在中国古代存在罪刑法定规定上达成共识,它们的立场分野在于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是否承载了限制权力、保障个人自由的精神内涵。如果撇开中...
关键词:罪刑法定 比附援引 皇权专制 价值冲突 
中国古代法与罪刑法定原则
《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187-191,共5页熊瑛 
关于中国古代法中是否存在罪刑法定原则的问题,大致有肯定说、否定说和其他说三种学说。从形式上看,成文法、"断罪引律令"的存在的确表明了传统法存在某种罪刑法定主义的倾向。从实质上看,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社稷为本位,君主集立法...
关键词:中国古代法 罪刑法定原则 成文法 社会本位 皇权至上 比附援引 
比附援引:罚当其罪还是“罪”当其罚?——从两个具体案例入手被引量:1
《清华法学》2003年第2期335-341,共7页陈新宇 
在古代社会中,相对保守和僵化的法律与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实之间如何协调,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作为一国大法的律已经被意识形态化,具有符号意义,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只能用例来规范新的事实,但"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例显然...
关键词:案例 刑案汇览 援引 妇女 罪刑法定 司法官员 清代法律 案件 司法判决 莫里斯 
罪刑法定原则与中国刑法近代化被引量:4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2期64-70,共7页徐岱 
国家教委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近代以直接、便当的方式走入《大清新刑律》,从此中国刑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之所以如此,是由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基本原则之灵魂这一特质决定的,它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确立的基石。《大清新...
关键词:罪刑法定原则 中国 刑法近代化 比附援引 以官赎刑制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衡原则 
沈家本与中国刑法制度的近代化被引量:5
《河北法学》2001年第3期147-149,共3页张焕琴 王胜国 
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订《大清新刑律》的活动 ,促成了长达两千余年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的解体 ,第一次引进了西方近代的刑法原则和法制精神 ,开启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的先河。
关键词:沈家本 刑法制度 近代化 《大清新刑律》 法典体例 同罪同罚原则 刑罚制度 "比附援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