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

作品数:7583被引量:4973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茅海建李华瑞龚郭清郭志安马忠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流民图》里里寄忠情:廉吏郑侠的别样人生
《文史知识》2024年第8期41-47,共7页陈玺 张琳嬉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唐宋时期官僚叙复法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3BFX199)阶段性研究成果。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宋代这样蕴含着尖锐的矛盾和普遍的冲突。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娘变与危机并存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十一世纪中国最为重...
关键词:熙宁变法 人事变动 职官志 邓广铭 郑侠 《流民图》 陈寅恪先生 时间节点 
微信公众号留言选登
《文史知识》2022年第5期28-28,共1页
1.《陈明光:唐朝的食堂与“食本”》网友老白干酒:本意是减轻民众负担,结果却进一步加剧民众负担。2.《李华瑞:心系苍生经世济民—王安石变法动机再认识》网友瑛瑛:变法确实有弊端,可是保守派也确实拿不出更好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是拿不...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 经世济民 老白干酒 李华瑞 王安石变法 心系苍生 保守派 
心系苍生 经世济民——王安石变法动机再认识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21年第9期60-66,共7页李华瑞 
宋神宗于熙宁二年(1069)起用王安石变法,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遭到诸多守旧大臣的反对。他们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剥民兴利",这既是熙宁...
关键词:积贫积弱 王安石变法 经世济民 理财思想 变法派 熙宁 富国强兵 主流意见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三)
《文史知识》2016年第3期101-108,共8页邓小南 
下面要讲“熙宁新法”。“熙宁”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年号。中国的皇帝,从汉武帝始,就有了年号,很多皇帝有若干个年号。王安石变法期间,是北宋的第六个皇帝宋神宗在位时期,宋神宗在位大概有十八年,有两个年号,前面一个叫熙宁...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年号 皇帝 汉武帝 北宋 
十八滩头一叶身——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赏析
《文史知识》2011年第8期45-48,共4页陶文鹏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六月,苏轼被任为定州(河北定县)知州。九月,高太后病死,哲宗亲政,次年改元绍圣(1094)。附和变法的新党复被起用,疯狂地报复元祐旧臣。闰四月,苏轼在定州任上被加以草诏“讪谤先朝”的罪名贬知英州(今...
关键词:苏轼 赏析 宋哲宗 元祐 定州 变法 
晚清小说中的上海租界形象
《文史知识》2011年第7期87-96,共10页李永东 
一晚清小说的繁荣与上海租界的关系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彻底挫伤了晚清帝国残馀的自信心,天朝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中。国势颓危,朝野人士开始制度、观念层面的反思和变革。改良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等政治运动,革命派则以更激进的姿态酝...
关键词:晚清小说 上海租界 形象 中日甲午战争 政治运动 戊戌变法 民族革命 自信心 
慈禧与戊戌变法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1年第1期50-60,共11页隋丽娟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由于历史背景的复杂、政治斗争的惨烈,变法中的许多问题时至今日依然聚讼不已。慈禧是不是断送戊戌变法的罪魁祸首就是颇有争议的问题。毋庸质疑,终止变法、发动政...
关键词:戊戌变法 慈禧 思想启蒙运动 近代历史 政治改良 政治斗争 历史事件 简单化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变法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1年第1期61-66,共6页李华瑞 
熙宁三年底至四年八月,免役法在开封府畿县试行。熙宁四年五月十四日,宰相王安石的府第门前突然人声鼎沸,约有一干多来自东明县的民众控告官府不依规定提高户等征收免役钱。王安石迅速出面答应民众的要求,依法解决问题,东明县的民...
关键词:王安石 变法 高层 东明县 开封府 免役法 民众 户等 
戊戌变法大事记
《文史知识》2011年第1期1-1,共1页
二月十五日,《湘报》在长沙创刊,成为湖南维新运动的主要媒介力量。三月二十七日,保国会在北京成立,积极推动维新变法,后遭顽固派破坏而夭折。
关键词:戊戌变法 《湘报》 维新运动 维新变法 保国会 顽固派 
从《新大陆游记》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0年第5期27-36,共10页郑海麟 
一引言 梁启超(1873-1929)于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跟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倡导变法维新,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世人并称“康梁”。1896年春,黄遵宪与汪康年在上海相遇,“谈及创办报社事,意见相同”(汪诒年《汪穰卿先生传...
关键词:梁启超 新大陆 《时务报》 还原 突变 游记 变法维新 康有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