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报》

作品数:83被引量:13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阳海洪陈文联张乐平赖斯捷阳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未完成的现代性方案--从《湘报》看湖南新政运动的话语建构与传播
《文史杂志》2022年第6期74-79,共6页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报刊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及其认同研究(1897-1919)”(18YJA860018);国家社科基金“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事实核查研究”(17BXW049)。
湖南士绅通过以《湘报》为代表的传播渠道,积极为湖南新政运动建构理论支撑和舆论基础。在政治话语上,以民权为合法性基础,建构以“议院”为中心的绅权政治话语;在经济话语上,论证“私权”的合法性,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在文化话语上,建构...
关键词:湖南新政运动 话语 现代性 
“免疫”的前世今生
《咬文嚼字》2021年第7期6-7,共2页南园 
古汉语中,早就有涉及“免疫”的用例,在《物理小识》(1643)和《松峰说疫》(1782)等古籍里,指“免受瘟疫邪气侵害”。1898年,由梁启超倡议编选、选文多出自《时务报》《知新报》《湘报》等维新报刊的《皇朝经世文新编》出版。
关键词:《时务报》 《湘报》 选文 《知新报》 维新报刊 前世今生 梁启超 古汉语 
论民族主义与《湘报》新闻思想的近代转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阳海洪 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报刊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及其认同研究(1897—1919)”(18YJA860018);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湖南现代化——报刊与湖南早期现代化(1897—1919)”(XSP19ZD1020)。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主权”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归属,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其在实践中往往演化为建立和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在民族主义话语中,作为“人民”的民...
关键词:《湘报》 民族主义 新闻思想 传媒属性 媒介功能 新闻伦理 
《湘报》与晚清湖南信息传播模式的现代转型被引量:2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73-80,共8页阳海洪 赵亚丽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湖南现代化——报刊与湖南早期现代化(1897—1919)”(XSP19ZD1020);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研究基地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2019hnwc02)。
媒介不仅传播信息,而且对人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身份建构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湘报》从变法维新、改革现存秩序的目标出发,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等方面,将“传达者”的官报传播模式,改造为“启蒙者”...
关键词:《湘报》 晚清湖南 传播模式 湖湘知识分子 意见竞争 政治参与 
《湘报》催生首家近代警察机构
《政府法制》2020年第5期27-27,共1页林海 
湖南保卫局作为第一个近代的警察机构,是由《湘报》于1897年至1898年间推动产生的。这段时间,《湘报》作为维新派阵地,先后发表过30多篇敦促创设保卫局的文章。原来,地方上虽有名为保甲国防局的治安机构,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后,长沙“...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 治安机构 湖南保卫局 维新派 《湘报》 警察机构 保甲 近代警察 
科技新闻报道“趣味性”的手法探析——从《湘报》谈起被引量:4
《科普研究》2019年第4期34-40,111,共8页王子超 周荣庭 
本研究以探求系统性地提升科技新闻报道趣味性的方法为目的,以文献研究法为方法论,以《湘报》为研究对象,以新闻结构要素为框架,从标题、导语、主体与结语四个方面对提升科技新闻趣味性的方法加以剖析,提炼出了悬念设置、修辞优化等手法...
关键词:《湘报》 科技新闻 趣味性 
一部“充实而有光辉”的新闻史著作——评《<湘报>与晚清湖南新闻事业现代化(1897—1911)》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21-123,共3页许永超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湖南的《湘报》与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三足鼎立,堪称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维新报刊,《湘报》被誉为“全国最好的一张维新报纸”,受到学界重视。作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的结项成果,阳海洪与阳海燕...
关键词:新闻事业 湖南省 现代化 晚清 新闻史 著作 维新运动时期 《湘报》 
《明夷待访录》对晚清湖南风气的影响
《船山学刊》2018年第4期35-40,共6页孙卫华 袁用武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宋育仁经学著作整理和研究"(16BZX048)的阶段性成果
晚清湖南风气从"守旧闭化闻天下"到"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的扭转,除与王夫之《船山遗书》的影响密切相关外,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亦是导致其"风气厥开"的有力工具之一。从《湖南时务学堂学生日记类钞》所录相关内容,可知时务学堂是以《...
关键词:《明夷待访录》 湖南 时务学堂 《湘报》 
从近代中日词汇交流视角看《湘报》中的“学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145-147,共3页朱棠 
国家留学基金地方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60843021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湘报>日语借词对湖湘近代化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5YBA162)
基于汉日语中"学会"成词、词义发展的考察,分析它在《湘报》中的词义使用情况及在近代中日词汇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考察结果显示,《湘报》中的"学会"除近代产物的"讲学"之意外,还有来自日语的"学术研究团体"之现代意义。鉴于《湘报》...
关键词:学会 《湘报》 成词 词义发展 中日交流 
耆旧遗音
《中华诗词》2018年第4期42-43,共2页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
关键词:时务学堂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湘报》 陈三立 谭嗣同 南学会 光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