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海燕

作品数:32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沙学院图书馆更多>>
发文主题:人际传播副刊《湘报》图书馆时务学堂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写作》《怀化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报刊在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的作用
《长沙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52-59,共8页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报刊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及其认同研究(1897—1919)”,编号:18YJA860018。
从媒介史视角而言,晚清时期是湖南报刊取代书籍的历史转型时期。在此历史转型中,报刊是传播思想的利器,其技术特征是形塑近代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关键要素。“思想”与“印刷”的双重革命,在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其建构...
关键词:报刊 书籍 近代湖湘文化 
未完成的现代性方案--从《湘报》看湖南新政运动的话语建构与传播
《文史杂志》2022年第6期74-79,共6页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报刊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及其认同研究(1897-1919)”(18YJA860018);国家社科基金“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事实核查研究”(17BXW049)。
湖南士绅通过以《湘报》为代表的传播渠道,积极为湖南新政运动建构理论支撑和舆论基础。在政治话语上,以民权为合法性基础,建构以“议院”为中心的绅权政治话语;在经济话语上,论证“私权”的合法性,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在文化话语上,建构...
关键词:湖南新政运动 话语 现代性 
“未完成的巨变”——时务学堂事件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被引量:2
《长沙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23-29,共7页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报刊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及其认同研究(1897-1919)”,编号:18YJA860018。
时务学堂事件是近代湖南士林的第一次大规模意识形态论争与分化,在近代湖湘文化“巨变”的时代语境下,双方因文明判断的标准、经世致用的范围和舆论斗争的手段呈现出差异。同时,双方也针锋相对,但“未脱旧形”,双方共守修身型、实用型...
关键词:时务学堂 近代湖湘文化 转型 修身型文化 实用型文化 斗争型文化 
论民族主义与《湘报》新闻思想的近代转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阳海洪 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报刊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及其认同研究(1897—1919)”(18YJA860018);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湖南现代化——报刊与湖南早期现代化(1897—1919)”(XSP19ZD1020)。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主权”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归属,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其在实践中往往演化为建立和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在民族主义话语中,作为“人民”的民...
关键词:《湘报》 民族主义 新闻思想 传媒属性 媒介功能 新闻伦理 
湖南戊戌“新旧之争”的历史建构及其对近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怀化学院学报》2019年第10期84-88,共5页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报刊与近代湖湘文化转型及其认同研究(1897-1919)”(18YJA860018)
湖南戊戌“新旧之争”的参与双方,利用媒介构建有利于自身的政治叙述,形成了“激进”和“渐进”两种叙述方式。湖南新政失败之后,革命话语以更为激进的态度完成了对湖南戊戌“新旧之争”的历史建构,而渐进叙述则被建构为“保守/落后”...
关键词:湖南 戊戌“新旧之争” 历史建构 知识分子 
论文化领导权与晚清湖南时务学堂新旧事件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1期164-175,共12页阳海洪 阳海燕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晚清湖南新闻事业现代化研究(1897—1911)》(15ZDB028)
时务学堂争议事件是指1898年湖南新政运动期间,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时务学堂札记批语和《湘报》言论,所展开的一场激烈的政治和思想交锋。这场争议事件的实质是双方都想争夺文化领导权,以主导当时的改革路径,实现所属团体的利益。同时,...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 湖南 时务学堂 陈宝箴 
论文化领导权与长沙时务学堂新旧之争
《长沙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13-19,共7页阳海洪 阳海燕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晚清湖南新闻事业现代化研究(1897-1911)";编号:15ZDB028
时务学堂争议事件是指1898年湖南新政运动期间,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时务学堂札记批语和《湘报》言论,所展开的一场激烈的政治和思想交锋。这场争议事件的实质是双方都想争夺文化领导权,以主导当时的改革路径,实现所属团体的利益。同时,...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 长沙 时务学堂 
论戊戌变法时期晚清政府形象建构的历史教训及其当代启示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77-80,91,共5页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清时期大众传媒的政府形象建构研究--以<湘报>为例"(11YJC860053)
晚晴政府在戊戌变法时期,漠视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和政府形象建构,在传媒领域既无物质基础,又乏制度架构,更无权威话语,失去了话语主动权。当代中国要吸取历史教训:在媒介格局上,强化党媒和党的新闻队伍建设;在信息监控上,推行"以法治媒";...
关键词:戊戌变法 政府形象 历史教训 当代启示 
敢为天下先——论《湘报》对湖南新政时期的政府形象建构
《长沙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清时期大众传媒的政府形象建构研究--以<湘报>为例";编号:11YJC860053
在巨大的民族危机前,《湘报》以民权这个先进政治理念建构了政府的合法性依据,并提供了新的施政方针,吁求湖南官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作砺敢死,变法图存,建此"首推之功"。同时,极力宣扬了湖南政府在推行新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为当时的...
关键词:敢为天下先 湘报 湖南 政府形象 
论戊戌维新时期晚清政府的舆情应对:以《湘报》事件为中心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阳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清时期大众传媒的政府形象建构研究--以<湘报>为例"(11YJC860053)
1897年3月至4月间,《湘报》所刊载的鼓吹变法的文章遭到了以王先谦、叶德辉等为代表的湖南士绅的反抗,维新派与反对派围绕改革路径与文化观念这两个焦点问题展开论辩,是为《湘报》事件。双方经反复博弈之后,反对派获得胜利,维新派遭到驱...
关键词:晚清政府 舆情应对 《湘报》事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