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词

作品数:1297被引量:1819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吉成肖川沈怀兴于思湘徐时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熟练掌握构词法,轻松应对新高考
《教学考试》2025年第12期34-37,共4页胡银涛 
引言新高考英语试题语篇材料及题目选项中出现了大量要求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并结合语境加以理解的派生词、合成词、转化词以及生僻的短语,对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考英语试题 构词法 语篇材料 结合语境 熟练掌握 获取信息 合成词 派生词 
再议“蔬菜”与“菜蔬”的成词与演变
《花溪》2025年第1期0096-0098,共3页孟雨婷 
“蔬菜”“菜蔬”是一对同素逆序词,二者都有“可做菜吃的草本植物”一义,不过在成词时间、成词过程及义项数量上略有差异,尤其“菜蔬”一词建国后已很少使用直至消失。
帝国主义概念传入中国及其语义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73-74,共2页赵世锋 赵佳丽 
现代意义上的“帝国”一词起源于拉丁语“imperium”,意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后转义为“一个统治若干超越其国境的领土、由不同的民族构成的国家”等含义。19世纪70年代,“帝国”作为政治术语首次被引人英语之中并随着英帝国的扩张被广...
关键词:语义变迁 政治术语 合成词 英帝国 转义 拉丁语 中国基本古籍库 帝国主义 
“花朵”的成词过程及“朵”的性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63-70,共8页席敬宣 化振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深加工语料库实践的汉语史分词规范研究”(22BYY108)。
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汉语常用词“花朵”是名量式复合词,“朵”是量词性语素,此观点有待商榷。通过考察从唐代到清代的相关文献,发现“朵”的名物性较强,既可以直接表示花朵,也可以表示花朵状物,唐代已经出现“雪朵”“山朵”“梅朵”“...
关键词:花朵  名量式 同义并列 
汉语词典如何更好契合汉语特点提质增能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1-16,151,共7页李行健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八五”规划重点项目(长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不同语言的词典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特点决定的。能否充分遵循并体现语言特点是衡量词典编纂质量和功能作用的重要标尺。与印欧语系等语言相比,汉语的特点极为鲜明,尤其语素是汉语最小表意单位,且多数含有多个义项,是构词的基...
关键词:汉语词典 汉语特点 语素 合成词 语素义项分析 
“早就”的功能特征及成词过程考察
《语文学刊》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沈江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接触视域下中古北方地区汉语语词分层研究”(19BYY159)阶段性研究成果。
“早就”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时间副词,因搭配的动词短语情状类型的差异,在不同语境中表现出不定时时间副词、定时时间副词和谓语评注性副词三种不同的功能。其中,在“早就+VP_([达成])”语境中,“早就”的功能是凸显事件成真的可能性,...
关键词:“早就” 时间副词 动力情态 词汇化 
汉语“落”的双音节合成词认知语义分析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8期156-166,共11页白钰琪 
本文以“落”的双音节合成词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进行认知语义分析,利用隐喻,意象图式,焦点化等认知理论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归纳认知语义扩张网络。通过认知分析,探究“落”在双音节复合词的语义扩张特征及认知动因。研究结果表明,“落...
关键词:合成词 认知语义 隐喻 图式 
《左传》“偻句”考
《今古文创》2024年第26期65-67,共3页刘选 
“偻句”的本义与构词方式一直具有争议。“偻句”一词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杜预注“偻句”为地名,但有些学者认为“偻句”本义为宝龟,经本文考证“偻句”的本义为宝龟更为合适。“偻句”向来被人看作双音单纯词,也就是联绵词。...
关键词:偻句 本义 联绵词 合成词 
“寸步”的成词及演变研究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陈欣怡 
上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AC9103-23-368072012)。
弱力度特征情状副词“寸步”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语素“寸”由量词产生出形容词用法。“寸步”产生之初为偏正短语表示“极小的步子”,后词汇化为名词表示“极短的距离”,在语义上具有主观小量和“弱力...
关键词:情状副词 “寸步” 力度特征 词汇化 语法化 
相对程度副词“格外”的成词演变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周倩 
“格外”作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程度副词,是由名词“格”和方位词“外”组合的偏正短语演变而成。“格外”词汇化开始于两宋时期,成熟于清朝,并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句法位置、语义虚化、主观化影响和词汇双音化趋势都发挥了...
关键词:格外 程度副词 词汇化 动因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