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变迁

作品数:59被引量:9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士皓曾敏陈榴卢毅祝敏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话中西构史知今——评《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
《北方音乐》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凌晨 
2024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年度课题“中华文明视阈下广西少数民族芦笙制作技艺的交融共生研究”(项目批准号:24YSF015)阶段性成果。
《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是国内第一本对民族音乐学“关键词”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也是对本学科相关概念体系、范畴术语和理论方法进行学理整合的工具书。著作系统梳理了民族音乐学23个代表性“关键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概念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 关键词 语义变迁 理论实践 中国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概念的历史溯源与语义变迁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8-14,共7页于江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19JZD00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阐述和运用。从理论渊源来看,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康”“大同社会”的理念传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共产主义社会”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概念史 
帝国主义概念传入中国及其语义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73-74,共2页赵世锋 赵佳丽 
现代意义上的“帝国”一词起源于拉丁语“imperium”,意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后转义为“一个统治若干超越其国境的领土、由不同的民族构成的国家”等含义。19世纪70年代,“帝国”作为政治术语首次被引人英语之中并随着英帝国的扩张被广...
关键词:语义变迁 政治术语 合成词 英帝国 转义 拉丁语 中国基本古籍库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概念传入中国及其语义变迁考析
《思想理论战线》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赵世锋 赵佳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藏1950年前中国共产党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1&ZD031)。
帝国主义是一个源自西方,后经由日本转译入中国的舶来概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起初,晚清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将以日本为代表的帝国主义视为先进的“效仿对象”。五四运动后,在苏俄政府第一次对华宣言和列宁《帝国主义论...
关键词:帝国主义 概念史 列宁 帝国主义论 数字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 
从“社会”语义变迁看马克思“国家社会”理论的范式革命被引量:1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48-59,共12页程文侠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DJC003)。
深刻把握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离不开对“社会”语义的历史考察,事实上,独立完整的“社会”概念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典共同体是“社会”与“国家”的共同源头,工商业活动的扩展造成古典共同体的分殊化,导致了“社会”与“国家...
关键词:马克思 共同体 市民社会 阶级 国家 
academy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
《现代大学教育》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蒋玉阳 张斌贤 
由于缺乏对academy一词源流的梳理和分析,国内已有研究对该词的翻译和阐释有误。通过借鉴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成果考察academy的语义变迁,发现academy最初指柏拉图师生哲学研究共同体的所在地,词源为希腊语ακαδημíα,译为学园...
关键词:ACADEMY 语义变迁 教育文化史 研究团体 高等学校 美国中等学校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概念的历史溯源与语义变迁——以党的历史文献为中心的文本考察被引量:6
《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5期1-9,共9页黄晓娟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基本政治概念的源流考释与语义形塑研究”(21ADJ003)。
“共同富裕”一词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概念,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标识性术语。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概念进行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阐释与运用,从理论渊源来看,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社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 小康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 
通感隐喻视角下汉语味觉词“苦”的语义变迁被引量:4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53-158,共6页倪梦 祝敏 
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春萌计划)(2022CMLX173)。
隐喻在语义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反映了感官词之间的相互映射和意义变化。以通感隐喻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对味觉词“苦”的语义变化进行系统研...
关键词:通感隐喻  语义演变 
“叭叭”的语义变迁
《汉字文化》2022年第9期24-26,共3页徐甜 
“叭”的重叠式“叭叭”最开始为象声词,到现在日常生活中用作动词。其演变路径为象声词>表嘈杂连续的象声词>表嘈杂连续的说话声>表嘈杂连续地说话。通过分析其演变机制,文章发现义符为“口”的象声词与动词关系紧密,大多数以“口”为...
关键词:象声词 动词 叭叭 重叠式 
望而知之:“气色”概念史中的语义变迁与医学思想被引量:1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2年第1期32-49,共18页姜姗 张大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8ZDA175)。
“气色”在当代汉语中常用于代指人脸上反映的身心健康或疾病状态,但对于“气色”为何有此用法,以及为何选用“气色”来代指此类语义的原因尚不明确。文章旨在考察“气色”概念的历史,从语言与医学思想两个视点出发,基于古代医学文献,...
关键词:气色 概念史 中医史 望诊 汉语词汇学 语料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