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思想

作品数:112被引量:16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海红杨际开郑海麟夏勇李细珠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脉相承的贵州教育改革者——黔抚邓华熙与林绍年
《文史天地》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肖向 
邓华熙是晚清粤籍官员中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代表人物之一。邓华熙生于广东顺德龙山乡,是清咸丰辛亥年(1851)科考举人,担任过京官和许多地方职务,在任贵州巡抚时因病退休,告老还乡。邓华熙思想开明,办事务实,在为政早期就表现出明显的变法...
关键词:贵州巡抚 邓华熙 变法思想 广东顺德 贵州教育 改革者 龙山乡 粤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汪荣祖教授访谈录
《书屋》2022年第9期48-51,共4页纪欣 
汪荣祖,1940年3月7日在上海出生,祖籍皖南。1961年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71年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萧公权先生。汪教授勤于著作,至今已出版中英文专著几十种,代表作有《晚清变法思想论丛》《康章合论》《史传通说》《走向...
关键词:变法思想 大学博士学位 走向世界 以史为鉴 郭嵩焘 萧公权 英文专著 史意 
浅论北宋吕惠卿变革思想与实践的时代意义
《福建史志》2022年第1期56-61,72,共7页李连秀 
在宋神宗、王安石发起的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的熙宁变法中,福建泉州人吕惠卿以变法为己任,锐意变革,制定新法,力行新法,捍卫新法,是仅次于王安石的第二号人物。因而,吕惠卿的政治主张和政事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代表性。变法实践集...
关键词:吕惠卿 熙宁变法 变法思想 时代意义 
郑观应变法思想的演进路径及逻辑架构被引量:3
《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153-160,共8页胡其柱 
郑观应早年怀抱儒道济世之心,批评恶俗劣习,借助因果报应和天诛神谴劝导世人弃恶从善,间或透露出对国家介入的期待。担任买办日久,他更加意识到洋商背后的国家强力支持,遂萌生通商务、兴制造、强国家的洋务思想。参与洋务受挫和中法战...
关键词:郑观应 通商制造 议院 三教一体 
荆公新学研究的新创获——读《荆公新学及其兴替》
《宋史研究论丛》2021年第2期429-431,共3页王晓薇 
北宋熙丰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运动之一。作为变法主导者的王安石,生前死后,聚讼纷纭。自北宋末年至20世纪上半叶,王安石变法和“荆公新学”均遭到贬低和诋毁,因而其学术地位也一直缺乏公正评价。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重...
关键词:变法运动 王安石变法 熙丰变法 荆公新学 变法思想 北宋末年 公正评价 兴替 
从国家能力的角度看商鞅变法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休闲》2021年第12期0240-0242,共3页高阳 
本篇论文利用现代学者关于国家能力的观点,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思想进行分析。通过国家能力当中从社会抽取资源、维持国内秩序、参与国际竞争几个方面的能力对商鞅变法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论述。通过比较总结可以知道商鞅变法思想...
关键词:国家能力 商鞅变法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与实施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年第20期22-24,共3页崔云丽 
教学思路分析"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三课。本单元首先讲述了清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征程,但其破产使国人意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
关键词: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社会 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 变法思想 洋务运动 康梁 民族危亡 
王安石“三不足”变法思想的探析被引量: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97-101,共5页覃坤皓 
"三不足"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其变法思想当中提出的,推动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推进当世政治改革的决心。通过对王安石"三不足"思想的探析,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其变法的得失,揭示其精神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一定...
关键词:王安石 三不足 变法 
经世致用:王安石变法思想的精髓
《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48-51,共4页岳强 许艳萍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实现中国梦视域下的政治认同方略研究"
王安石变法思想贯通儒、法、墨、道、释等诸家学说,以改变北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为目标,以"‘法其意’,不法其政"为原则,以"得贤人才"为前提,以"兼采百家,尤重儒法"为工具,体现了鲜明的经世致用色彩。王安石变法思想能够产生...
关键词:王安石 变法思想 经世致用 
南宋初期变乱集团的实态分析
《宋史研究论丛》2016年第2期114-125,共12页金容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群经统类’的文献整理与宋明儒学研究”(13&ZD061);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易学思想与儒释道文化融合”(16ZXA001)之阶段性成果
北宋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究其缘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易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地位甚隆,二是在宋代经学中易学是最为发达兴盛的一宗。在北宋变法改革思潮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周易》及易学的启发和影响。《易传》所...
关键词:北宋 易学 变法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