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循环

作品数:740被引量:5877H指数:3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正魁濮培民董云社齐玉春张晓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接种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PGPR对大豆幼苗生长及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369-379,共11页王洲章 朱津宏 高南 吴永红 张振超 吴国平 申卫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2673,42377311);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20731)。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可在盐碱地、复垦土地等边际土地种植。本研究旨在明确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对大豆生长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进而研发具有促生减排效应的新型生物肥料。[方法]选取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通过...
关键词:生物肥料 温室气体减排 氮循环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N_(2)O还原细菌 
氮素在农田土壤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5年第2期277-287,共11页冯冰聪 马杰 刘勇 张潇雨 陈雅丽 翁莉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700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377409);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土壤氮素流失对土壤生产力、地下水环境以及氮素整体循环造成巨大影响,这些流失的氮素形态主要包括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由于氮素形态易转化且土壤环境因素繁杂,氮素迁移过程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研究...
关键词:土壤氮素 迁移 淋失 形态 氮循环 
纳米气泡技术在土壤-作物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2025年第4期1355-1362,共8页张锋 李书鑫 刘天昊 张鹏 王斌 李向楠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28020401)资助。
纳米气泡是指直径小于1μm的气泡,其具有稳定性好、氧化能力强以及传质效率高等特点。目前,纳米气泡技术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生物医学以及农业灌溉等领域。尽管对于纳米气泡技术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研究取得...
关键词:微纳米气泡 作物产量 土壤生物 碳氮循环 农田生态系统 
外来入侵植物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5年第3期046-049,共4页冯光海 
外来入侵植物作为全球性生态问题,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尤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带来深远变化。入侵植物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释放化感物质、竞争资源等机制,打破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平衡,导致微生物生态功能...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 土壤微生物 化感作用 碳氮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氮循环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郭勇 文丽 石丽红 李超 程凯凯 罗浛方 李海容 周国栋 唐海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3YFD2301403-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J303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187);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基金(2022tfs101)。
土壤氮循环酶活性可作为表征土壤肥力水平和氮素转化的重要指标。为明确长期施肥对南方双季稻区稻田根际土壤氮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依托长期(37 a)定位施肥试验田,系统分析了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和30...
关键词:双季稻 酶活性 氮循环 产量 长期施肥 根际土壤 
江西省酸性农田土壤亚硝酸盐还原基因丰度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生态学杂志》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成于恒 冯蒙蒙 宛颂 邓米林 贺纪正 林永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041,41930756)资助。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对产生氧化亚氮的关键基因——亚硝酸盐还原基因丰度的区域分布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江西省16个县市种植花生的旱地土和水稻土,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两...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氮循环 nirS NIRK 
基于宏基因组学探究碳氮联合激发Arthrobacter参与关键碳代谢促进植物生长的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刘超 秦仕华 闫茹 李仕蓉 许巧玲 乔志伟 
贵州省科技计划(黔科合基础ZK〔2023〕一般024);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黔教技〔2022〕327,黔教技〔2022〕331)。
土壤碳、氮养分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碳、氮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在黔中黄壤区通过田间盆栽试验,设置空白(CK)、葡萄糖(G)、尿素(U)、葡萄糖+尿素(GU)4个处理,分析外加碳、氮对作物生长、土壤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的影响。GU处...
关键词:外加碳氮 ARTHROBACTER 氮循环 碳循环 结构方程模型 
不同施氮量下稻虾共作模式氮循环及平衡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肖大康 龚孝雷 胡仁 钱嘉潞 侯俊 葛永虎 梅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2821);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BBA002)。
探索稻虾共作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稻田氮盈余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土壤的活性氮损失,并为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大田试验以稻虾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4种施氮量(N60、N120、N180...
关键词:稻虾共作 施氮量 氮平衡 氮盈余 
基于环境因子的全球主要陆地土壤δ15N分布图绘制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4年第6期48-53,共6页单阳 王霞 昝麒麟 赖晓明 姜晟 范清华 李娣 李旭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25103);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资助项目(BK20220042)。
基于全球812个样点的土壤δ^(15)N与气象、土壤、地形和植被等环境因子数据集,通过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构建土壤δ^(15)N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总集和分集模型,对比精度识别最优模型。根据最优模型和环境因子数据,绘制空间分辨率为0.25°的全球...
关键词:δ15N 氮循环 环境因子 随机森林回归 土壤 
荒漠草原自然和人工植被土壤养分及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特征研究
《干旱区研究》2024年第12期2027-2034,共8页温淼 冒辛平 杨捷钧 孙嘉忆 吴旭东 韩凤朋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课题(2022BBF02033);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AAC03436);第五批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以7种荒漠草原适生物种为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荒漠草原区自然和人工植被土壤养分及其与氮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猪毛菜和柠条养分含量较高,对养分具有固定作用,有利于研究区域养分含量恢复;同时显著提...
关键词:荒漠草原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质 氮循环 功能基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