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生物传感器

作品数:61被引量:23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琦王凯殷涌光段媛媛崔大付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影像科学与光化学》《食品科技》《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疗卫生装备》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传感器与微系统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利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被引量:6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第1期144-146,156,共4页李广 陈龙聪 李贤 杨萌 陈萌梦 熊兴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00125);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BB5395)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检测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纳米金颗粒和混合巯基自组装于金膜表面上,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IM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同时比较了直接法和抑制法的检测下限。结果表明:直接检...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混合巯基自组装 缺血修饰白蛋白 纳米金 
SPR生物传感器检测过敏致死动物血清类胰蛋白酶被引量:1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第9期39-41,共3页李倩楠 熊兴良 邢扬 李广 单改仙 邓世雄 
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血清类胰蛋白酶,试图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客观诊断依据。首先,将16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死亡即时组和冷冻3 d组。以人混合血清诱发动物过敏性休克致死。...
关键词:类胰蛋白酶 过敏性休克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法医病理学 
一种小型化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第4期109-112,共4页曾祥华 杨军 田浩 刘琳琳 胡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1278;8110116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9-0842);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0909A1002)
介绍了一种采用不规则四边形棱镜设计的小型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棱镜结构与已有的TI Spreeta传感器类似,但是在尺寸、光学性能等方面做了较大优化。新研制的SPR传感器在光学检测精度和系统集成性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光路 传感芯片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小型化 
SPR生物传感器温度特性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第10期69-71,74,共4页杨军 田浩 谢琳 杨静 曹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1278);重庆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CSTC2009AB5081;CSTC2010AC502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9-084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分析精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感响应特性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小型化SPR传感器中由于缺乏温度控制模块,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利用理论模型分析研究了环境温度...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温度特性 生物大分子 
金纳米棒对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增强效应被引量:5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第7期20-23,共4页李峰杰 郝鹏 吴一辉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4Z367)
研究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增强效应。利用晶种生长法合成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并对其形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以金纳米棒与羊抗人IgG的偶联体作为第二抗体,利用实验室...
关键词:表面等离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金纳米棒 长径比 夹心法 
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1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第4期1-4,共4页王佳 周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706019;2087605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7-031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原理的新型生化分析系统。与传统的超速离心、荧光法相比,具有实时检测、无需标记、耗样量少等特点。介绍了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SPR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药物残留,...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发展趋势 
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被引量:6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第11期40-42,47,共4页苏洋 张婉洁 徐可欣 刘瑾 石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00146);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70056076)
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高灵敏性与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相结合,通过自组装分子技术将抗生素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到传感器金膜表面,用于特异性吸附牛奶中的抗生素,实现了抗生素残留的快速、痕量检测。由于牛奶的成分复杂,在测量过...
关键词:抗生素残留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免疫测定 抗体 牛奶 
一种高精度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7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第7期96-98,102,共4页杨军 王敏 李圆怡 战磊 吴松 胡宁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4Z3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00120;30770569;30870661);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CSTC2008AA5010)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
关键词:表面等离体共振 Kretschmann结构 转角式 生物传感器 
SPR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第5期12-14,17,共4页王凯 殷涌光 
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基金资助项目(20020802)
使用集成化手持式SpreetaTM SPR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E.Coli 0157∶H7,利用大肠杆菌抗体的免疫吸附反应,采用亲和素—生物素系统放大检测的响应信号,并引入复合抗体作为第二抗体,整个检测过程在1 h内完成,实现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 复合抗体 
小型SPR生物传感器的研制被引量:3
《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第12期79-81,88,共4页陈悦 崔大付 蔡浩原 王军波 王于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27001;60341005);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研制计划资助项目(Y2004005)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生化传感器相比传统的生化分析方法具有诸多优点,而小型化则是其发展趋势之一。研制了一款小型便携式M in iSPR-2005型SPR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具有较好的性能,其检测灵敏度达5.4×10-5R IU(折射率单位)...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谐振 Kretschmann结构 生物传感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