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明伦

作品数:105被引量:7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先慎刘继平李美乐刘敬圻张稔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贵阳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蒲松龄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义烈发于血诚——说《聊斋·于江》
《蒲松龄研究》2015年第3期68-70,共3页周先慎 
此篇在十二卷本中置于卷三《商三官》之后。《商三官》歌颂了一个为父复仇的少女,此篇歌颂了一个为父复仇的少年。两人均年仅十六,都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是都干出了一番超过一般成人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两篇放在一起,可称姊妹篇。不同的是...
关键词:于江 商三官 邑豪 社会内容 十二卷 血诚 但明伦 遗履 中都 连锤 
堪与千古烈丈夫匹俦的女英杰——说《聊斋·庚娘》
《蒲松龄研究》2015年第2期72-80,共9页周先慎 
我们在欣赏《聊斋志异》不同篇章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地指出过,《聊斋志异》在艺术表现上极其精练这一特色。写短篇而在艺术上具有大容量,在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庚娘》又是一篇在艺术上高度浓缩的短篇小说。小说的...
关键词:聊斋志异 古烈 人物关系 艺术描写 王十八 二字 弱女子 但明伦 未经人道 人物形象 
冯镇峦、但明伦等对《聊斋志异》思想内容的评点被引量:4
《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4期75-83,共9页张稔穰 
但明伦、冯镇峦的《聊斋》评点比起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来,更重视作品的思想内涵。他们的评点对《聊斋》一书的创作动机、单篇作品的立言本旨、作品中人物的德行等,多有中肯的阐发。
关键词:但明伦 冯镇峦 聊斋志异 思想内容 评点 
蒲松龄的心态与聊斋创作中的情感
《蒲松龄研究》1998年第4期39-53,共15页王平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不仅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而且还要表现人物形象的情感。作家要将内心的情感体验融铸于人物形象之中,使这一人物形象能够较好地表现出作家的情感态度。同时,这一人物形象又有自身的情感逻辑,作家必须严格遵循这种逻...
关键词:蒲松龄 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 顾青霞 人物情感 悍妇 但明伦 情感需求 娇娜 兄弟之情 
潜隐的心理:《聊斋》创作心态谈之三
《蒲松龄研究》1998年第1期21-33,共13页朱振武 
潜隐的心理:《聊斋》创作心态谈之三朱振武每部作品都是作者自我的一次暴露,是作者的“心声”或“情态”的表露。“有的作家塑造高大英勇的主人公,意在褒扬他、赞美他,但在作者觉察不到的深层心理中,真正的动机也许倒是要为他曾经...
关键词:蒲松龄 创作心态 《聊斋》 顾青霞 弗洛伊德 中国知识分子 古代知识分子 但明伦 鬼故事 价值取向 
读《聊斋》札记──《聊斋》清人旧评刍议被引量:2
《蒲松龄研究》1995年第1期71-83,共13页赵伯陶 
读《聊斋》札记──《聊斋》清人旧评刍议赵伯陶清代人评议《聊斋志异》,无论是宏观落墨,还是微观剖析,由于同处一个朝代,历史氛围大同小异,灵犀相通的会心之处颇多,因而具有今人研究难以取代的优势。评议《聊斋》如果轻视清人旧...
关键词:《聊斋》 蒲松龄 冯镇峦 但明伦 《聊斋志异》 《水浒传》 异史氏曰 小说评点 《三国演义》 《史记》 
《聊斋》评论的双璧──冯镇峦、但明伦评点衡估被引量:6
《蒲松龄研究》1994年第4期52-60,37,共10页陈洪 
《聊斋》评论的双璧──冯镇峦、但明伦评点衡估陈洪在我国文言小说中,《聊斋志异》是最受批评家青睐的一部。完稿后的百余年间,专文评论(包括序、跋、题辞与评点)者便有十数人。其中用力最勤、体认较切而在理论上亦有所建树的,当...
关键词:《聊斋》 冯镇峦 《聊斋志异》 但明伦 金圣叹 小说评点 文体特征 评论 古文章法 文章学 
蒲松龄--中国微型小说的巨匠
《蒲松龄研究》1993年第Z2期83-91,106,共10页赵馥 
近几年来文坛上又兴起了小小说热,这种体裁篇幅短小,只在千字左右,同时又具备小说的基本特征。人们喜闻乐见,爱不释手。因此得不少雅号,又称之为“微型小说”,或“微雕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极短篇小说”等等。
关键词:一分钟小说 《聊斋》 绿衣女 赫姆林 张氏妇 邑豪 少女形象 但明伦 阿·托尔斯泰 聊斋自志 
《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辑校后记被引量:1
《蒲松龄研究》1993年第Z2期5-15,共11页任笃行 
这本《聊斋志异》的整理工作,总算可以告一大的段落了。它是1962年冬开始的。那时山东省已经成立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山东人民出版社相应成立了编辑室。
关键词:聊斋志异 评本 鸦头 白秋练 但明伦 会注 考城 山东人民出版社 部分篇章 编辑委员会 
《聊斋志异》的宿命论思想被引量:3
《蒲松龄研究》1993年第Z2期42-45,共4页孙永都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愤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但是,我们不应当忽视它宣扬宿命论的消极影响,而作出不切实际的评断。
关键词:聊斋志异 古典文学作品 愤世疾俗 但明伦 荷花三娘子 天理昭彰 四十千 市井无赖 人类命运 福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