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描写

作品数:307被引量:20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先慎张笑非黄书泉刘俐俐丁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韩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发展历程
《文艺争鸣》2023年第5期189-193,共5页张颖 周涌 
“现实主义主张的真实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艺术描写上的逼真性和客观性,其二则是指一种符合事物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本质上的真实性或真理性。现实主义所提倡的,绝不是那种不带任何倾向的、纯客观的真实性。恰恰相反,现实主义的另...
关键词:艺术描写 历史发展规律 纯客观 现实批判精神 现实主义 韩国电影 逼真性 真实性 
以“芥豆之微”,写“绝大章法”——《红楼梦》香文化叙事论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1期101-102,共2页钟明奇 
曹雪芹熟稔香文化,他通过对有关《红楼梦》中经常出现的香具等香物的合理借用与精彩叙写,成为他成就小说高超艺术描写、升华小说思想境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一、以香为技:香文化叙事之于《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要意义(一)推动故事情...
关键词:艺术描写 《红楼梦》 傻大姐 人物命运 抄检 文化叙事 大转折 大观园 
阿波罗描述被引量:1
《世界美术》2022年第3期126-128,共3页 贺询(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世纪下半叶德国古典艺术理论和作品研究”(批准号:20CA162)阶段性成果。
“描述集”是指温克尔曼在学者生涯中对众多希腊雕塑屡次观摩,留下的一批描述手稿,收录在德文版温克尔曼全集和德国学者编纂的“艺术文献”(Bibliothek der Kunstliteratur)系列出版物来源中。在前现代时期,由于没有像今天一般便捷的数...
关键词:艺术文献 艺术史家 艺术描写 温克尔曼 数码设备 拉奥孔 阿波罗 德文版 
从《清明上河图》看中国的风俗画
《半月选读》2022年第5期37-39,共3页张玺 
宋代以后,中国风俗画日渐兴盛。风俗画绘画形式产生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之中,因而与大众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格外贴近。愈是举世闻名、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作品,其风俗画的艺术描写就愈显得突出生动。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 绘画形式 风俗画 艺术描写 民间艺术 审美需求 生命力 
以“芥豆之微”,写“绝大章法”——《红楼梦》香文化叙事论被引量:2
《明清小说研究》2022年第1期159-175,共17页钟明奇 
曹雪芹熟稔香文化,浸透香文化思维,由此触发他在文学创作层面,以香为技,将有关香具等香物,作为推进《红楼梦》故事情节与展开生动人物描写的重要媒介与手段,成为成就小说高超艺术描写的不可或缺的至为重要的因子。另一方面,曹雪芹心假香...
关键词:《红楼梦》 香文化叙事 艺术描写 思想价值 
谈《北平无战事》的人物塑造——以方孟韦为例被引量:1
《山东艺术》2020年第6期84-89,共6页陶家璇 
一部电视剧之所以打动人,有的是靠情节取胜,有的是靠内蕴丰厚,有的则是靠人物感人。黑格尔曾说"人是艺术描写的中心领域",判定一部电视剧的好坏,人物的塑造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如果一部电视剧结束后,观众能够记得其中的某几个人...
关键词:《北平无战事》 人物的塑造 艺术描写 人物塑造 电视剧 小鲜肉 黑格尔 
“婉而多讽”的艺术手法在《范进中举》中的运用
《语文新读写》2020年第29期89-89,共1页郑方荣 
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范进中举》这一片段更鲜明地体现出“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意思是文章哀伤却能够不失诙谐,委婉却含有很多讥讽。“婉而多讽”是指作者使用的一种艺...
关键词:《儒林外史》 婉而多讽 艺术描写 思想性格 讽刺艺术 讽刺意味 《范进中举》 艺术手法 
化美为媚
《老年人》2020年第2期50-51,共2页张国鹄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篇《项脊轩志》中,有一节极富诗情画意的文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前三句是静态描写,第四句一变而为动态描写。紧接着作者发出赞叹:珊珊可爱!这里透露了一种审美信息:艺术描写中,...
关键词:《项脊轩志》 艺术描写 审美信息 化美为媚 动态描写 归有光 静态描写 诗情画意 
要学会讲故事——如何写好叙事性文章
《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第8期38-41,共4页刘腾辉 
叙事性文章,是作者通过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来抒发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文章。此类文章的特征是要通过对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叙事性 文章 讲故事 学会 艺术描写 精神风貌 深层内涵 事件 
虚实相生别样情——谈虚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广东教育(高中版)》2018年第4期6-7,共2页丘晓锋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虚实手法是重要的表达技巧,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柳永的《雨霖铃》就是虚实手法完美结合的典例。作者在创作时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通过具体的艺术描写,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意蕴悠远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虚实手法 古典诗歌 虚实相生 《雨霖铃》 象外之象 艺术描写 艺术境界 柳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