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的女人》

作品数:55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宗元吴朝晖刘清生贺仲明陈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江苏省作家协会安徽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芒种》《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长江文艺》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断桥、乳房与孩童——《哺乳期的女人》的叙事逻辑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2期142-144,共3页张晨蕾 
毕飞宇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借助断桥镇、水与乳房等意象反思和批判了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呈现出作家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然而小说在断裂式的地理空间、女性身体的商品化以及孩童形象的畸形化书写中也暴露出了文学写作在...
关键词:《哺乳期的女人》 商业社会 现代化 乳房 
毕飞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的空间叙事技巧
《淮阴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顾荣荣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北文学中的空间叙事——以毕飞宇小说为例”(2021SJA1804)。
毕飞宇的获奖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一直被分析解构,却鲜有学者发现小说中的各种空间形态。文章首先从宏观构建地理空间承载人物活动,铺陈小说总体基调,继而从微观通过非地理空间的描述推动小说叙事进程,进一步阐述空间对人物命运走...
关键词:毕飞宇 《哺乳期的女人》 空间叙事 叙事技巧 
让母性的光辉照亮人间
《书屋》2021年第2期95-96,共2页陈振昌 
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读了,读得满眼是泪。发现是作家的本事。过人的作品,首先来源于过人的发现。于普遍中发现特殊,发现个性发现典型,发现诗性。
关键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毕飞宇 人的发现 《哺乳期的女人》 诗性 本事 
“痴儿荡妇”抑或“母与子”——《哺乳期的女人》主要人物关系表微
《芒种》2020年第12期113-116,共4页任慧 
如果说发表于1994年的短篇小说《叙事》可作为毕飞宇"告别博尔赫斯"的代表之作,那么,时隔两年之后发表于《作家》第8期的《哺乳期的女人》无疑可担纲毕飞宇告别"先锋"、转向"人物"、尤其聚焦在"人物"关系上的症候性文本之一。个中关系,...
关键词:博尔赫斯 《作家》 毕飞宇 《故乡》 乡土社会 文化反思 国民性 母与子 
城乡互视下的精神之痛——重读毕飞宇长篇小说《那个夏天 那个秋天》
《芒种》2020年第12期122-126,共5页李幸雪 
《那个夏天那个秋天》是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毕飞宇作品中受关注较低的一部。处在1996年获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和2000年广受赞誉的中篇小说《青衣》两座高峰之间,毕飞宇1998年的这次长篇初尝试在问世后却似乎...
关键词:毕飞宇 鲁迅文学奖 《青衣》 《玉米》 互视 《哺乳期的女人》 长篇小说 秋天 
毕飞宇小说创作论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19年第4期60-67,共8页田振华 
从1991年发表处女座《孤岛》到1993年、2005年分别凭借《哺乳期的女人》《玉米》获得首届、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从2009年凭借长篇小说《平原》获得法国《世界报》文学奖到2014年凭借《推拿》获得茅盾文学奖,毕飞宇用了23年。虽然获得重量...
关键词:小说创作论 毕飞宇 《哺乳期的女人》 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 作品质量 《世界报》 2009年 
文学行动的哺乳——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无用之用的叙事
《小说评论》2019年第4期84-88,共5页赵苓岑 
上帝在第六天创造了人,为已有的万物元素增添了另一个变数。撒旦变成蛇的模样引诱人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犯了错也知有错的人类出了伊甸园,在人世因隔阂与灾异而离散。这是《创世纪》。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仿佛另一个《创世纪》。...
关键词:《哺乳期的女人》 毕飞宇 无用之用 《创世纪》 叙事 文学 伊甸园 撒旦 
写作是投射到现实世界的一束温暖的光——访毕飞宇被引量:2
《瞭望》2019年第1期52-55,共4页程青 毕飞宇 
《瞭望》:1994年你写了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当年就获得多种文学奖,并在1997年获得了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作为一个小说家可谓出手不凡,你是怎样捕捉到小男孩旺旺这个人物形象的?
关键词:现实世界 毕飞宇 《哺乳期的女人》 温暖 投射 写作 短篇小说 《瞭望》 
“极简主义”:对《清水里的刀子》电影改编策略的读解
《芒种》2018年第8期108-116,共9页石彦伟 
今年4月上旬,根据石舒清小说《清水里的刀子》改编的同名电影登陆院线后,对原作的重读成为许多观众的标配之选。已被改编为电影的鲁迅文学奖作品并不很多,不外东西的《没有语言的生活》、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葛水平的《喊山...
关键词:《清水里的刀子》 改编策略 电影 极简主义 《没有语言的生活》 《哺乳期的女人》 读解 《喊山》 
两个不同文本的对话和阐释——对《哺乳期的女人》小说和电影的反思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7期106-107,共2页袁俊伟 
毕飞宇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改编成电影后,产生了一个新的电影文本,具有了同原作不同的阐释空间。改编后的电影文本将二三十年前出现的留守儿童与老人问题的初倪进行了一种当下语境的再现,让我们有了一种新的思考。当两个文本进行对话...
关键词:毕飞宇 《哺乳期的女人》 小说 电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