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作品数:13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嘉曹渊宋秋盛李小媛曹品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六安市第九中学郓城第一中学湖南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
《求是》2019年第18期78-78,共1页戎旭 
著名作家巴金在散文《灯》中有一句话:“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用意不言而喻:一个人不能仅仅依赖物质生活,还需要以精神作为支柱。人是靠精神站立起来的。说到底,“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还需要精神与信仰。
关键词:活着 著名作家 物质生活 《灯》 精神 散文 巴金 
沈从文《灯》的叙事特点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期53-53,共1页王樱城 
沈从文短篇小说《灯》采用了嵌套的叙事方法,一个灯的线索贯穿全文,两个叙事文本进行对照,小说整体呈现出反乌托邦的叙事特点。作者在引导读者充分认可叙事真实的同时,反过来强化小说的虚构意义,特殊的叙事策略形成了小说叙事的艺术张力...
关键词:叙事 嵌套 反乌托邦叙事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
《北京支部生活》2019年第8期71-71,共1页戎旭 
著名作家巴金在散文《灯》中有一句话:“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用意不言而喻:一个人不能仅仅依赖物质生活,还需要以精神作为支柱。人是靠精神站立起来的。说到底,“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还需要精神与信仰。“米”是食物,精神与信仰...
关键词:活着 著名作家 物质生活 精神 《灯》 信仰 
深情绵邈,朦胧多义:读李商隐的《灯》
《文学教育》2019年第24期130-131,共2页刘清尧 
李商隐的咏物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他擅用"灯烛"意象亦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奇观。其中《灯》一诗体物精深,结构精整,更是被誉为义山咏物诗的典范,但历来却少有研究涉及。本文试通过对《灯》一诗进行解读,深入诗人的心灵世界,把握其朦...
关键词:李商隐 灯烛 意象 多义性 
写作与作文
《语文学习》2019年第2期88-88,共1页陈晓琼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灯》)、“春天来了/我去小溪边砸冰/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直淌眼泪”(《原谅》)……有段时间,一群3-13岁孩子写的诗歌刷屏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报纸等媒体。人们惊叹于这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这些文字的...
关键词:作文 写作 微信公众号 《原谅》 《灯》 创造力 想象力 孩子 
戏谑的述者——论沈从文《灯》的嵌套叙事
《写作》2019年第1期58-63,共6页肖钰可 
沈从文小说《灯》采用了嵌套叙事的叙述技巧,但两层叙事之间并非简单的拼贴,而是蕴含了颠覆与解构的话语张力。除了在时空中自由穿梭的主体物象"灯"以外,小说还借助自然的人称转换将两层叙事巧妙结合,使得老兵和叙述者的形象都十分鲜明...
关键词:沈从文 《灯》 嵌套叙事 情感真实 
无言的启示——油画作品《灯》的评析被引量:1
《名家名作》2019年第1期56-57,共2页庞学林 
油画作品《灯》在20年前大获成功,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并获大奖。思考其艺术魅力所在,挖掘其蕴含的艺术实质,从作品本身和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两方面分析,探索《灯》的艺术成功原因,以此来启迪广大美术工作者。
关键词:油画 作品 启示 
新闻中转站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第6期23-24,共2页
我画的树太漂亮了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姜二娌的《灯》等儿童诗突然在网上疯传,每一首短诗都清新精妙,让人拍案叫绝。童心天成,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诗人。孩子的目光是清澈的,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孩子的想象力是奇诡的。“逻...
关键词:中转站 新闻 想象力 孩子 儿童诗 《灯》 短诗 
宁静致远——易阳教授铜版画《灯》系列
《明日风尚》2017年第11期271-271,共1页黄华林 
近年来,易阳教授所描绘的形象,主要以单个的老灯或一组灯为主。创作了一系列的《宁静致远.灯系列》铜版组画。画面背景单纯强烈,铜版画的肌理效果和马灯的质感相契合。是他将长时间的思考与创作转换为定格的画面,视觉图式是局部的写实...
关键词: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 艺术表现 照亮 明灯 
《法治人生》2016年第23期53-53,共1页温洁 
灯是人类最好的伴侣。有灯为伴,光明无限。那些关于灯的记忆,连岁月都消融不了。灯是夜的招牌。华灯初上,夜便开始。在灯下,捧起沉甸甸的书本,眼睛和心灵一起在灯光中驰骋飞舞,十分惬意。偶尔,这样的场景也真是稀罕品。
关键词: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