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词

作品数:16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陆精康韩文革李英马俊苏志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市第三中学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检察风云》《重庆社会科学》《古典文学知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定风波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年第10期197-197,共1页张宇泽 
设计说明:此作品名为苏轼《定风波》词一首,该作品用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的笔意进行创作,该作品采用横幅竖式拼接型,以期达到纵横捭阖、汪洋恣肆之感,作品内容选为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一首,意在作品形式与内容结合达到形神...
关键词:定风波 汪洋恣肆 黄庭坚 形式与内容 设计说明 形神合一 苏轼 《定风波》词 
芒草,芒草
《散文百家》2019年第12期79-80,共2页桑溪 
芒草的花语,是秋意。“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这个人儿远离去呀,使我空房守孤独呀”。是一首弃妇的诗,诗意得没有道理。这里的“菅”就是芒,花絮初开时呈淡紫...
关键词:芒草 淡紫色 弃妇 种子成熟 《定风波》词 白华 秋意 白茅 
抒情性文学作品意境的当代意蕴阐释——以苏轼《定风波》词为例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年第4期74-74,76,共2页柳路涛 
抒情性文学作品意境的意蕴主要体现在:以情景并茂为基础的意境表现,以虚实相生为中心的意境结构,以韵味无穷为意义的意境审美。苏轼《定风波》词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关键词:抒情性文学作品 定风波 意境 内涵 
手杖:垂直艺术
《检察风云》2013年第21期92-95,共4页杨忠明 
苏东坡《定风波》词云":竹杖芒鞋轻胜马",意喻手杖作为老人行动护身之具,且自刻别有新意的"杖铭"借以自警":于乎危,于忿是,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此中,道出了使人真正会产生危险的是缺乏修养、气度急躁、贪图享乐、损人利己...
关键词:手杖 垂直 《定风波》词 苏东坡 
潇洒东坡——浅谈苏轼《定风波》词的佛道哲学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年第7期70-70,共1页苏志红 朱浴铭 
苏轼《定风波》一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苏轼监因“鸟台诗案”被贬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县)两年之际。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十分尴尬险恶,生活穷困,但苏轼并不以此为意,仍然是坦熬、乐观、旷迭,表现出佛家超脱尘世的人生观。...
关键词:定风波 佛道哲学 逍遣 
苏轼《定风波》词的意境内涵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第13期153-153,共1页柳路涛 
苏轼《定风波》的意境内涵主要体现在:以情景并茂为基础的意境表现,以虚实相生为中心的意境结构,以韵味无穷为意义的意境审美。
关键词:定风波 意境 内涵 
“严冬料峭”?
《咬文嚼字》2010年第12期18-18,共1页罗养性 
2010年7月5日,《人民日报》副刊《火塘》一文中写道:“辽东半岛的冬天……严冬料峭,天寒地冻。”用“料峭”形容冬天的严寒很不恰当。料峭:微寒,常形容早春天气,乍暖还寒。如:春寒料峭;春风料峭。苏轼《定风波》词:“料峭春风...
关键词:《人民日报》 《定风波》词 2010年 辽东半岛 冬天 形容 副刊 
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苏轼的人生态度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9期189-190,共2页王金川 
本文从赏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入手,分析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形成了旷达从容、随顺自然、乐忧两忘、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苏轼 《定风波》词 人生态度 
数量词妙用 诗情画意浓被引量:1
《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3期109-114,共6页陶文鹏 
关键词:数量词 诗情画意 妙用 中国古典诗词 《文史知识》 《定风波》词 词的活用 诗歌意象 
《定风波》意旨解析
《文学教育》2009年第6期87-89,共3页马俊 
中国诗歌素有“言志”的传统,而词就其起源来说,只是在歌筵酒席间交给歌伎酒女去传唱的曲子,很少“言志”的,从苏轼起,则一洗脂粉之气,抒写了自己的襟怀志意。他的这首《定风波》词,正是苏轼人生哲学的最好体现。
关键词:《定风波》词 解析 意旨 “言志” 中国诗歌 人生哲学 苏轼 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