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词

作品数:705被引量:3123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宇明曹跃香陈冰飞李秀萍沈家煊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趣味数量词
《格言(校园版)》2025年第2期56-57,共2页李继勇  
小议数量词
《小学生学习指导》2025年第1期6-7,共2页黄木森 
说到数量词,同学们可能会问:数量词是什么词啊?其实,同学们几乎天天都在与数量词打交道。那么,什么是数量词呢?
关键词:数量词 打交道 小议 
《现代汉语词典》数量词标注相关问题考察
《汉语学习》2024年第5期13-23,共11页殷树林 王婷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当前我国立法语言研究”(项目编号:21AYY012)的资助。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标注的42个数量词进行考察,主要从意义和结构的六个方面区分了词和短语,根据功能、参考意义归纳出名词8个、形容词8个、代词3个、副词和助词各1个。文章最后认为数量词不宜单独立类,数量词应归入现代汉...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数量词 词类标注 
动手操作学数数——以“数花生”一课为例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4年第7期64-65,共2页陈静 
关于数和数量,在小学低段,学生对数的感悟是从数数学习辨认各组实物对象的多少开始建立的。学生应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经历一个眼、手、口、脑并用的数数过程,从而积累并形成对量的多少的感知。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数量词与...
关键词:小学低段 数数 动手操作 情境 数量词 实物对象 亲自动手 
认知视域下汉日数量词惯用语对比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6期287-291,共5页秦会株 丛金铭 胡松旸 谢薇 
本研究从认知角度利用转喻、隐喻理论以及棱柱形模式对汉日语数量词惯用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汉日语数量词惯用语认知模式都处在转喻–隐喻连续统中;在汉日语数量词惯用语的对应关系上,汉日之间呈现了对应情况,也出现了不对应情况,...
关键词:数量词惯用语 概念转喻 概念隐喻 汉日对比 
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数量词的词类标注问题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丁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汉语后期语法演变与现代汉语通语及方言格局形成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9ZDA3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主要借鉴郭锐(2018)的词类观和词类体系,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收共计42个数量词的词类标注情况,进而将考察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随后比照《词典》词类标注的相关理论和具体实践,尝试探讨《词典》中数量词词类标注的问题所...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数量词 词类标注 
科技论文中“一”和“1”的使用
《职业与健康》2023年第16期2263-2263,共1页本刊编辑部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二”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
关键词:科技论文 指示代词 不定冠词 惯用语 数字用法 重视的问题 数量词 同一作者 
限定摹状词和数量词短语的规约意义——从语义/语用划界的视角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38-47,共10页荣立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X1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项目(22JJD720021)。
格莱斯利用会话蕴含理论对限定摹状词及其所带的预设作出了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在句法和语义层面上都暗含着深刻的哲学动机。限定摹状词具有脱离语境的规约意义,但是它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有指称。与摹状词相关的谬误在于,它的规约意义不...
关键词:限定摹状词 数量词短语 预设 会话蕴含 规约意义 
数量词汉日翻译的误译分析及翻译策略
《花溪》2023年第20期0136-0138,共3页伍志凤 
数量词的普遍应用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日语翻译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数量词。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渊源,汉日语的数量词在形态、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变迁,中日两国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同...
关键词:数量词 汉日翻译 误译 语法功能 虚义 翻译策略 
《中国语历史文法》商榷两则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25-34,共10页崔山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晚明以来吴语白话文献语法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1&ZD301)。
太田辰夫(2003)谈到“专有名词”,认为“一般不用数词量词,用的时候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如“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其实,从古至今,汉语都有“数量词+人名”,是正常用法。太田辰夫认为“白干一下”“去电影一下”“人家母女一场...
关键词:《中国语历史文法》 数量词 人名 欧化语法 关系名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