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品数:427被引量:38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学昕王艳荣刘春玲孙新媛李红秀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流浪意识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朱潭静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实践着“用小人物说大历史”的创作理念,其故乡的体验和生活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动力,传达出她对于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相遇时的思索和忧虑。迟子建在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将流浪意识融入鄂温克族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流浪意识 
女性视角下的部落女性生存状态研究——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9期87-89,共3页刘莹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创作的以描写中国北方部落生存发展为线索的小说,作家从女性视角出发,揭示了鄂温克部落与自然共存的山林生活,以及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历史变迁。迟子建在书中描绘了祖国边地的自然风光以及风土人情,重点展现出...
关键词:女性形象 部落女性 生存状态 
翻译建构视角下中国文学英译研究——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8期16-21,共6页陈雨欣 邓隽 
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多个外语译本,其中徐穆实(Bruce Humes)翻译的英译本好评如潮。本文以贝克的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语料库以及对译者本人进行的多次采访,实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译者的建构对小...
关键词:文学翻译 翻译研究 建构策略 
“得”与“失”之间--赞《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原始文明与自然神性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7期87-89,共3页崔鸿雁 杜志新 
迟子建借用鄂温克一位年长女性的心灵独语进行叙述,而那独语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心灵的对话。她叙述着传统的鄂温克族人自然圆融、天人合一的生命状态,温情地抒发着对生命自然神性的尊敬和对永恒和谐的生命状态回归的祈望。
关键词:尊重 平衡 和谐 血脉相容 共存共荣 
人性赞歌与民族挽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死亡情节探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期82-83,共2页金丽娜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氏族的兴衰更替和生老病死。人生短暂,既来,便会走。有人自戕而死,发出抗争之声;有人为救人而死,散发人性光芒;还有人溺亡在历史洪流之中,无数人的死亡...
关键词:死亡情节 人性赞歌 民族挽歌 温情叙事 
《额尔古纳河右岸》萨满形象分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11期114-115,121,共3页刘天胜 
2019年四平市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形象演变与伤怀之感(编号:spsk2019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尼都、妮浩是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的两代大萨满,其形象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本文拟对两代萨满形象做细致分析,以加深对萨满巫师“神性”与“人性”相融的了解。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萨满 形象分析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人与自然之关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7期131-133,共3页乔星瑞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妻子——一位九十多岁的鄂温克族女人为叙述者,讲述了一个与自然为伍的少数民族近百年来的生存现状和历史变迁。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小事中表现出鄂温克族人对于自然的无限敬仰,强调...
关键词: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人与自然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民俗文化背景研究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2期41-43,共3页郭晓婷 冷纪平 
201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女真渔猎文化在民间叙事中的体现>资助;批准文号为ZGW140913;2012年江西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明清文学中的饮食文化研究>资助;批准文号为CX11WX01
《额尔古纳河右岸》记录了鄂温克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小到鱼皮制衣、桦皮制桶,大到萨满跳神、人与动物共享生命。这实际上是东北少数民族共有的民俗文化背景的反映,也是小说艺术价值所在。本文从民俗学和文化学角度比对了小说...
关键词:女萨满 女真丧仪 生命一体化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策略分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6期51-53,共3页刘晶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了鄂温克族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思考,彰显了作者的民族关怀。在叙事过程中,作者通过设置悬念、意义转换等叙事策略,在有限的文本中囊括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心理、文化等等,以叙事为...
关键词:《额尔吉纳河右岸》 悬念 惊奇 意义转换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人物形象依莲娜的生命模式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4期67-68,145,共3页杜姗姗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塑造了一位不断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悲剧形象依莲娜。城市文明与乡土文化的冲击使这一悲剧形象的设置具有普遍性。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不难发现在外来文化与鄂温克族文化的冲突下依莲娜...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依莲娜 生命模式 生命存在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