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品数:427被引量:38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学昕王艳荣刘春玲孙新媛李红秀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北方文学(下)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豁达的生死智慧——读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被引量:1
《北方文学(下)》2018年第10期27-28,共2页周鑫童 
《额尔古纳河右岸》体现出的是一种“生是活跃、死是睡眠”,死亡与新生交汇,自然和谐的生命力度,揭示出了鄂温克人自然本真的豁达生死智慧。本文以作品中的豁达生死智慧为其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深...
关键词:豁达 生死智慧 生存状况 人性 
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传统与文明
《北方文学(下)》2018年第7期21-22,共2页张毅 
迟子建缱绻对生命神性的虔诚与尊重,走进了鄂温克族的历史,去触摸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史诗。《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一段鄂温克族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召唤游牧民族一息尚存的魂魄。鄂温克族是一支生活在大兴安岭森林里的游牧民族,以打猎和...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 20世纪80年代初 鄂温克族 生活状态 社会价值观 历史变迁 游牧民族 文明 
从《额尔古纳河右岸》看鄂温克族的原始风貌
《北方文学(下)》2018年第7期29-29,共1页程蕊 
《额尔古纳河右岸》用精美的语言展现了鄂温克族原始的生活状态,描写了一群有血有肉,鲜为人知的鄂温克人。本文从两方面入手,对于《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少数民族原始文化进行解析,从而展现《额尔古纳河右岸》所体现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
关键词:鄂温克族 文化风貌 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词语冷暖色调处理上的特点——从拉吉米的悲剧形象入手
《北方文学(下)》2016年第7期192-193,共2页范晓晨 
词语的色彩具有冷暖之分,冷色调词语给人消极忧郁的感觉,暖色调词语给人积极温暖的感觉.冷暖色调的使用要受事件氛围、人物性格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冷暖色调使用的频率不同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拉吉米是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一...
关键词:冷暖色调 形容词 悲剧形象 作者态度 
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叙事视角的设置被引量:4
《北方文学(下)》2011年第3期27-28,共2页张沛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民族史诗。在虚构和现实之间,作者选择了以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为历史承载物,描述了他们的“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
关键词:额尔古纳 叙事视角 设置 东北少数民族 鄂温克人 民族史诗 生存现状 作者选择 
穿历史的嫁衣,唱岁月的悲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民族历史抒写
《北方文学(下)》2010年第4期72-72,共1页马英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者迟子建对古老的鄂温克民族历史的个人解读,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描绘了一个与自然携手风雨的民族的生死轮回故事,以及这个古老的民族在现代文明的渗透下渐渐走向衰落的必然现实,作品笼罩了淡淡的悲情意味,用淡定...
关键词:诗化 “天人合一” 死亡 宗教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