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

作品数:88被引量:8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薛瑞生周思源张晓琦赵宗来钟云霄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红楼研究》《美文(上半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楼梦》中“浊物”群像的功用分析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卜喜逢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浊物”。从文学功用而言,在展现曹雪芹价值取向的同时,对“浊物”群像的塑造深化了《红楼梦》中“鉴”的意味。“浊”又与“洁”形成对比,使“洁”更加美好,同时对“浊物”群像的描写也构成《红楼梦》中的社会...
关键词:《红楼梦》 《风月宝鉴》 曹雪芹 “浊物” 贾雨村 
《红楼梦》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3年第8期59-59,共1页
《红楼梦》是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曾用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小说以贾宝玉、...
关键词:封建社会末期 《石头记》 爱情悲剧 《红楼梦》 贾宝玉 《风月宝鉴》 林黛玉 章回体 
从《风月宝鉴》到《红楼梦》——成书与创作思想的嬗变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201-210,共10页夏薇 
《红楼梦》作者借用《风月宝鉴》的隐喻,巧妙地设计了贾宝玉和甄宝玉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游历,以此来宣扬其政治观。作者用镜子“正即反,反即正”的二元对立喻义和小说几个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各自对仕途的态度来衬托作者思想中的两个正反面...
关键词:《红楼梦》 《风月宝鉴》 《楝亭集》 劝诫小说 甄贾宝玉 
红楼之梦在何方
《美文(上半月)》2022年第8期59-67,共9页素言 
红楼之梦在何方红楼一书,书名甚多,《红楼梦》《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都曾出现。书中这样写道:“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日《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日《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
关键词:《石头记》 金陵十二钗 《风月宝鉴》 《红楼梦》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十二支 此则 
南京红楼梦境游
《东方文化周刊》2021年第1期60-67,共8页扎西·刘(文/图) 
《红楼梦》中写道:“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日《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日《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日《金陵十二钗》。”“金陵”“石头”都是南京的别名古称。《红楼...
关键词:《石头记》 悼红轩 孔梅溪 《红楼梦》 章回 《风月宝鉴》 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 
释“出则既明”——读红零札被引量: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55-158,共4页白岚玲 陈熙中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一开头说:“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庚辰本等作‘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接着便叙女娲补天时遗弃的...
关键词:《石头记》 《风月宝鉴》 《红楼梦》 贾雨村 甄士隐 甲戌本 庚辰本 孔梅溪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第三期读书与荐书活动推荐书目
《新闻前哨》2016年第7期88-89,共2页
品鉴书目《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关键词:推荐书目 传媒集团 湖北日报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 读书 《风月宝鉴》 
《红楼梦》五个书名内涵新论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年第6期15-20,共6页廖可斌 刘民红 
《红楼梦》的五个书名都有特定的内涵。《石头记》交代了文本内容:写的是石头的一次历劫过程;《情僧录》阐明了创作动机:帮助世人解脱人生烦恼和痛苦,表达的是慈悲之情;《风月宝鉴》归纳了思想主题:传承孔孟之教,倡导道德修养,宣扬福善...
关键词:《红楼梦》 《石头记》 《情僧录》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佛教文化 
《风月宝鉴》批语·署名梅溪批语·东鲁孔梅溪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3期91-102,共12页张义春 
"东鲁孔梅溪"何人?署名梅溪者何人?《风月宝鉴》批语系何人之批?胡适、吴世昌、吴恩裕等曾经从不同角度研究过这三个问题中的一个或一个问题中的一面。其实这三个问题即为一个问题,署名梅溪者即《风月宝鉴》批语作者即东鲁孔梅溪。本文...
关键词:《风月宝鉴》批语署名梅溪批语 东鲁孔梅溪 同一人 
《风月宝鉴》、《桃花扇》与孔梅溪
《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钟云霄 
《风月宝鉴》与《桃花扇》都是采用"借情言政"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明王朝灭亡的痛惜,《桃花扇》用真人真事编成戏剧形式上演,而《风月宝鉴》则用隐蔽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释在《桃花扇》中多能找到相应的内容。
关键词:借情言政 《好了歌》 孔尚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