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

作品数:42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金荻檀革胜贾瑶王进徐维亚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电影》《艺术百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生活》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民族音乐元素的体现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9期110-112,共3页曾思楠 
《钢琴协奏曲》是高平于2006—2007年创作的作品。本文对高平《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其音高组织、节拍节奏、配器手法等特点,分析作品中蕴含的苗族音乐语言。此外,本文还对《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线...
关键词:高平 《钢琴协奏曲》 民族音乐 苗族音乐元素 
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九)
《钢琴艺术》2023年第5期8-12,共5页梁茂春 
(二)中国台湾地区卢炎的钢琴新作卢炎在1999年创作了《钢琴前奏曲两首》,21世纪初创作了《给艾丽丝12首钢琴练习曲》(2001)、《四手联弹钢琴曲第二首》(2003)、《钢琴即兴曲》(2005)等,还有双钢琴与打击乐器的《十方协奏曲》(2006)和钢...
关键词:双钢琴 钢琴练习曲 钢琴即兴曲 钢琴前奏曲 琴韵 《钢琴协奏曲》 四手联弹 协奏曲 
高平《钢琴协奏曲》的节奏态势研究
《音乐创作》2023年第1期138-146,共9页闫晋 
2022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曲家高平21世纪以来的钢琴音乐研究”(编号FJ2022BF059)的研究成果。
高平在2006-2007年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协奏曲和交响乐形式参半的作品,被新西兰《听众》杂志称之为“杰作”。该作品在音乐发展中强化了节奏的作用,节奏产生的动力性一定程度上超过了音高。本文以该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
关键词:定态节奏 节奏密度 节奏态势 《钢琴协奏曲》 
地方戏剧语言在现代钢琴创作中的交响化处理——以王西麟的《钢琴协奏曲》为例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23年第1期115-118,共4页李慧芳 
王西麟的《钢琴协奏曲》以秦腔、京剧作为戏曲主体语言,通过与现代钢琴技术的结合,完成了旋律声腔的现代变形、戏曲节奏的攝取提炼,经过交响化处理之后,不仅呈现出新颖的思想立意与文化诉求,而且构筑了现代钢琴创作全新的艺术美学。探...
关键词:王西麟 《钢琴协奏曲》 戏剧语言 交响化 现代钢琴创作 
论张豪夫的“多重倚音写作风格”——以《钢琴协奏曲》为例
《中国音乐》2022年第1期139-149,190,共12页任云 檀革胜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新中国交响音乐创作观念研究”(项目编号:15BD053)的阶段成果。
"多重倚音写作风格"是旅欧作曲家张豪夫(1)先生近30年通过理论研究、实践创作和作曲教学逐渐形成的一种极具独创性的写作风格。该风格的立论基础是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观念中"谱简声繁"转变成"谱繁声繁","以韵补声"转变成"变韵为声",通...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 多重倚音写作风格 谱繁声繁 变韵为声 
哈恰图良《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和声浅析
《黄河之声》2019年第24期41-41,共1页黄雨奇 
在20世纪音乐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风格奔放自由,他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作曲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就是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他的音乐体裁多种多样,音乐主题恢弘大气。和声语言独特新颖。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试从...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 和声 民族性 
多元风格整合下的有机音乐创作——对斯克里亚宾《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被引量:1
《北方音乐》2019年第16期87-88,共2页孙健 
《钢琴协奏曲》(#f小调)作为斯克里亚宾早期创作的唯一一部钢琴协奏曲,遵循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俄罗斯学派所惯用的音乐形式和语汇,在作品中也存在有为巡回演出而发挥自己演奏技巧的段落。并且,斯克里亚宾在尝试形成自己音乐语言的同...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 《钢琴协奏曲》 风格 技术 有机整合 
运用音级集合理论对和声进行分析——以王西麟《钢琴协奏曲》OP.56第一乐章为例
《艺术教育》2019年第4期73-74,共2页杨永泽 巴广 
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推动了现代音乐创作理论的发展,在分析当代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音级集合理论,对王西麟《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较为主要和声的片段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和声的构成与紧张度的变化...
关键词:王西麟 钢琴协奏曲 音级集合 和声 
论杰尼索夫《钢琴协奏曲》中音色的角色功能
《音乐创作》2017年第8期157-159,共3页曾岩 
爱迪生·杰尼索夫(Edison Denisov,1929-1996)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与施尼特克(Alfred Schnittke)、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并称为"俄罗斯三杰"。《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75年,正值其创作的个人风格时期,是...
关键词:杰尼索夫 钢琴协奏曲 音色 音色角色功能 
线性的交响——王西麟《钢琴协奏曲》中钢琴的织体形态探析被引量:2
《人民音乐》2017年第8期16-19,共4页许珊 
2015中国海洋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文科培育类专项<民族文化语境下的钢琴织体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615012
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问题,李西安教授曾高度提炼为“‘和’的精神、‘线的形态’‘虚’的意境”,其中“‘线’的形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外在形式。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以线性思维进行织体陈述的几乎没有。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 线性思维 形态 织体 王西麟 中国传统音乐 钢琴音乐创作 美学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