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子》

作品数:43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干春松黄晓冬霍生玉张铮李致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妇女生活》《新华文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学选粹
《妇女生活》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苟子》【释义】人的通病是容易被局部、片面的主观成见或偏见所蒙蔽,从而看不清大局,掌握不住全面正确的道理。有良邻,则每日见君子。——《晏子春秋》【释义】有好邻居,就如同每天都可以看到君子。
关键词:《晏子春秋》 君子 《苟子》 释义 
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初中生天地》2024年第12期12-13,共2页刘一诺 
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俣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此段话选自《苟子》。《苟...
关键词:哲学著作 战国时期 善言 伤人 《苟子》 
从古文献看看“节用裕民”的财税内涵
《中国财政》2024年第5期83-84,共2页刘佳佳 
“节用裕民”一语出自《荀子》,在今天通常被理解为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事实上,如果我们对照古代文献仔细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中更为具体的财税历史内涵。
关键词:历史内涵 古代文献 财税 古文献 节用裕民 《苟子》 富裕 
学习十感
《中国民兵》2023年第4期76-77,共2页郭振芳 
学习是个老话题,自古便被重视。《苟子》首篇为“劝学”,数千年前就对学习作了阐述。习近平主席也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如今细细品味,更觉学习乃工作之基、能力之源、进步之梯。学习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苟子》 学习 
《苟子》“文学”又观的臂喻化建构及影响
《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184-184,共1页
唐启翠在《文学遗产》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苟子》“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等一系列警喻,直接将“文学”与诗书礼乐、琢玉制器、佩玉节步、养德育人相关联,建构了琢玉(技艺)佩玉(礼制)与化人、作文相呼应生发的类比传统,和以人...
关键词:《文学遗产》 旧石器时代晚期 话语模式 文学批评话语 金声玉振 诗书礼乐 文学观念 琢玉 
好问方能有长进
《中华魂》2022年第8期43-44,共2页蔡建军 
“好问则裕”出自《尚书》,意思是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学识才会丰富。《苟子》里也讲,“知而好问,然后能才”。“问”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治学态度。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关键词:治学态度 《尚书》 《苟子》 
吴越青铜剑起源综述
《徽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36-39,共4页洪鉴璇 
本文对关于吴越青铜剑的起源问题做了相关的文献综述,首先从定义与分类入手,概括目前学界对“吴越青铜剑”“吴越式青铜剑”“吴越系青铜剑”等概念的定义和不同学者对吴越青铜剑的分期断代结果;其次,分析阐释了吴越青铜剑从何演变而来...
关键词:《吴越春秋》 文献综述 起源问题 青铜剑 《越绝书》 分期断代 《苟子》 《庄子》 
斯蒂芬·金的写作经验
《海燕》2014年第2期44-49,共6页侯德云 
在这里我要为通俗文学正名。首先,我们要把。“俗”字的意思搞清楚。《礼记》:“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是指风俗或民俗。《苟子》:“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也是这个意思本无褒贬。后来有了引申的含义,世俗。
关键词:写作经验 斯蒂芬 通俗文学 《礼记》 《苟子》 “俗” 意思 
从出土文献看《说苑》与《晏子春秋》的关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8期147-147,142,共2页谢科峰 
学界对《说苑》和《晏子春秋》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存有疑问,如有学者指出,同为刘向所整理的《说苑》和《晏子春秋》,两者不仅有许多章内容互见,而且文字上多有相同0,他据此提出的两个问题,“《战国策》、《苟子》不也是刘向所编...
关键词:《晏子春秋》 《说苑》 出土文献 《战国策》 《苟子》 《谷梁》 相关文献 刘向 
贤能政治:儒家政治哲学的一个面向——以《荀子》的论述为例被引量:13
《哲学研究》2013年第5期50-57,共8页干春松 
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一般的说法是“礼崩乐坏”,事实上是国家形态和政治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原来建立在血缘和宗法基础上的分封制度逐渐解体,而诸侯国越来越趋向独立。在政治权力层面,则呈...
关键词:儒家政治哲学 《苟子》 政治权力 国家形态 相对独立 春秋末期 中国社会 礼崩乐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