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

作品数:42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慧霞陈春雯赵春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泉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辽宁教育》《四川教育》《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校园(中旬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摘星榄月”这一路!
《小学生时代》2024年第10期4-9,共6页古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首李白的《古朗月行》,写出了古代孩子们眼中的月亮。那么现在的你们,对这个“白玉盘”的认识有多少,尤其是眼睛看不到的另一面——月背?千百年来,人们望月抒怀,看到的都只是月亮的正面。自20世纪50年代以...
关键词:另一面 白玉盘 月球探测 月亮 《古朗月行》 
“多彩”的月亮
《第二课堂(初中版)》2024年第3期30-31,共2页陈智鑫 
当我们晚上出去散步时,满天星辰总能给人无限遐想。而月亮作为黑夜中人们视觉上的最大天体,不知你是否仔细观察过它呢?李白曾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李白眼里,月亮是又圆又亮的白玉盘子。
关键词:月亮 白玉盘 仔细观察 李白 《古朗月行》 
李白《古朗月行》:像孩童一样天真,像少年一样赤诚
《学生阅读世界(小学生)》2023年第9期12-17,共6页陈慢慢 
中秋明月,诗句悠长。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出现最多的意象之一。而在“钟情”于明月的诗人中,李白肯定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关键词:古典诗词 疑是地上霜 李白 孩童 明月 诗句 
古朗月行(节选)
《少儿国学》2022年第12期26-29,共4页胡马 
《古朗月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原诗句一共是十六句,每四句说一层意思,这里选了这首诗开头的四句,把它当成一首独立的绝句。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古朗月行》呢?先说“行”字,“行”不是指行走,而是指一种乐曲的风格,像行书一...
关键词:古朗月行 诗人李白 绝句 《古朗月行》 诗句 乐曲 
悠悠书香,浸润我心
《意林(少年版)》2021年第9期45-45,共1页林芯宇 陈鑫娜(指导) 
悠悠书香,伴我成长,浅浅书香,萦绕在我身旁。书香,一直浸润着我的心田。当我还是黄口小儿时,受外婆和妈妈的影响,对古文和诗词产生了兴趣,从小时候熟背的《三字经》《咏鹅》和《古朗月行》到现在的《木兰辞》《将进酒》,无不深深感动着...
关键词:《三字经》 《木兰辞》 《将进酒》 书香 浸润 悠悠 《古朗月行》 心田 
月行,月诉——李白《古朗月行》品读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年第3期48-50,共3页刘会 
李白是天生的“月控”。古人诗词,写月亮的极多。然而,较之李白对月亮的钟爱,似乎都缺少了那么一份执着。更多的人往往仅是“借”月抒怀。而李白则不同,纵观其诗酒人生,“月亮”似乎融进了他的血液。如果说,“酒”是李白肉体存在的支柱...
关键词:诗酒人生 李白精神 月亮 诗词 抒怀 
《古朗月行》里的科学
《课外生活》2020年第19期24-27,共4页陈征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②镜,飞在青云端③。仙人垂两足④,桂树何⑤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关键词:古朗月行 瑶台 白玉盘 李白 
叹国家的兴亡衰败——赏析《古朗月行》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年第10期137-138,共2页黄娜娜 
朗月,是指明朗的月亮,行,是一种乐府诗歌的体裁。由于南朝诗人鲍照在此前写过《朗月行》,李白借用古题,因此,将诗歌命名为《古朗月行》。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很多作品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创作的诗歌清新俊...
关键词:李白 诗词赏析 《古朗月行》 
穿越历史风尘,回归唐诗语境——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唐诗教学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年第10期38-39,共2页赵林萌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数量众多且艺术成就极高。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选编了《咏鹅》《画》《悯农》《古朗月行》《风》这五首唐诗,颇具代表性。
关键词:一年级上册 唐诗 小学语文 历史 教学 语境 回归 《古朗月行》 
看见“不一样”的月亮
《看历史》2018年第9期1-1,共1页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李白系列月亮诗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首,题为《古朗月行》。相比他15岁时的处女作《初月》的明媚和浪漫,这首诗显然深沉、复杂得多。人到中年,诗人面对唐帝国时局,借月而...
关键词:月亮 《古朗月行》 唐帝国 诗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